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HXD1C型机车砂箱撑管进行观察,发现其破损的原因是砂子的冲蚀磨损。分析撑管破损的机理,得出结论:撑管最先破损的位置发生在砂子冲击角度为30°的地方。提出撑管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撑管运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对常用直撑系统的特点和利弊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拱形结构的新型支撑和可调节荷载的概念;采用附加刚臂的处理方法并使用辛普森积分对基坑环境下的拱形支撑进行了力学分析及求解,推出了拱撑的矢高、跨度、截面尺寸的设计方法以及可调节荷载的计算公式。分析认为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和直撑相比,通过改变可调节荷载的大小,拱形支撑可消除基坑工程动态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能极大程度地减小基坑的变形以满足变形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提出宽横隔梁的设计思路,这种方法与斜横隔梁相比设计和施工都较为方便,受力较为明确。通过不同的模型建立方式分析了宽横隔梁桥的受力特点,给出了宽横隔梁桥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浩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117-121,134,12
对于城市高架桥常用的双柱花瓶式桥墩,其平面杆系模型难以准确计算系梁横向受力,结果往往偏于不安全。采用ANSYS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并根据应力迹线绘制"撑杆-系杆体系"简化模型,分析各参数对横向系杆力的影响,并给出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青草沙五号沟泵站基坑内支撑爆破拆除施工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各项爆破参数对基坑内部结构受到的爆炸应力影响,并通过振动荷载的动力响应分析,从而为判断爆破振动是否会造成内部结构产生微观损伤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越  申素梅  李春梅  郑斌 《船海工程》2012,41(5):181-185
基于人字闸门的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考虑底枢承轴巢与蘑菇球头之间的非线性摩擦接触,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背拉杆预应力调试过程,分析背拉杆预应力对门体抗扭刚度的影响,对结构静态响应及动态特性进行定量评估,并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北塔下横梁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主桥采用(70+75+84)m+818 m+(233.5+124.5)m双塔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H形桥塔塔肢间设上、中、下3道横梁.为确定该桥北塔下横梁施工方案,对同步施工方案、异步施工方案、异步施工+主动横撑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异步施工+主动横撑方案结构受力合理、施工工期短、施工风险小,确定为下横梁最终施工方案.经优化,主动横撑采用2根Φ1200 mm×12 mm的螺旋焊管制作,每根施加2000 kN 水平推力,在下横梁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90%之后,施加第一批横向预应力前撤掉水平推力;采取增加塔柱混凝土凿毛厚度、加强局部振捣的方法,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梁拱组合体系桥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别考虑矢跨比、横撑的型式及其刚度、拱肋刚度等设计参数的变化对梁拱组合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X撵、K撑对梁拱组合结构的稳定性贡献大,拱肋、横撑的侧向刚度对梁拱组合结构稳定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钢框架、钢支撑钢框架和钢骨消能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的弹性反应谱分析、弹性以及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3种钢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钢骨消能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能有效地消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减少结构地震反应对钢框架梁柱的非线性性能的需求。同时由于钢骨消能支撑的作用,避免了钢框架结构的局部失稳,提高了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和延性。  相似文献   
10.
卿伟宸  高杨  朱勇  章慧健 《隧道建设》2018,38(1):91-102
针对特大跨度四线铁路隧道,其开挖面积相当于6倍普通单线铁路隧道,开挖成洞难度大,尚无成功先例。以六(盘水)沾(益)铁路乌蒙山2号出口四线车站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开展特大跨度隧道施工工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撑索转换”,即利用“外锚”替换“内撑”,实现拱部临时支撑的安全拆除,降低拱部支护体系转换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并且突破传统软岩隧道施工中拆撑步长、跳拆等限制,提高了拆撑安全性及灵活性,同时为后续施工提供了较大的工作面。2)通过“以索代撑”,即利用锚索取代临时横撑,避免临时撗撑拆除风险,使得开挖更加灵活。3)采用三台阶“撑索转换”及“以索代撑”施工工法,实现了特大跨度隧道台阶法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