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12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设备系统的SIL(安全完整性等级)、避免刻意追求安全功能造成资源浪费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列车客室侧门、网络控制、空气制动等关键子系统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乘客碰撞、夹伤、摔伤甚至死亡的安全事故,对影响乘客安全的列车安全功能进行评估.从列车各关键子系统的安全功能角度出发,在介绍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风险识别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SIL的划分及其评估方法.以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列车为例,将该SIL评估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合理确定该车型各子系统的SIL.  相似文献   
2.
自“珠江水系船型主尺度系列研究”项目完成后,其成果正在珠江水系广泛使用,由于该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经济价值,成为助推珠江航运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对超限运输应当如何视其超限具体情节而确定对其的罚款尺度,及执法人员在罚款的自由裁量权的可操作性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船员管理工作实践性强,仅局限于考试、培训、发证等环节的传统静态管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加强船员跟踪管理,促进船员提升实操技能和安全知识水平、提高船员适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营,应当在信号系统投入使用之前,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和认证。安全认证首当其冲的就是辨识和分析系统中潜在的事故致因因素,即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或潜在原因。在北京轨道交通示范工程亦庄线信号系统安全认证过程中,从系统运行的具体场景出发,利用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部队要使驾驶适应性检测切实可行,必须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借鉴国家驾驶适应性检测的相关法规,制定适合我军的法规,以法规的约束力从制度上保证驾驶适应性检测的可行性,以便在驾驶员选拔、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明确驾驶适应性检测的项目、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的处理方法,使驾驶适应性检测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检测过程更加规范、检测结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在对多种研发体系标准模型的分析、比较后,提出了一种集成各模型的优点,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下,充分吸收行业优秀企业的最佳实践的流程设计方法。采用迭代和持续改进策略,缩短流程建设周期,并通过应用实践提高流程的效率和可操作性。电子产品开发流程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交通标准化》2009,(2):94-95
日前,交通运输部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在西安组织召开了《民航无损检测目视检测(VisualTest)行业标准》专家审定会。会议认为,《民航无损检测一目视检测(VisualTest)行业标准》内容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与会专家一致通过该标准的合格审定。  相似文献   
9.
建筑的方案设计实际上是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人员在建筑的方案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国家现行工程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和各地区相关标准图集等,还应考虑到是否实用及便于施工,是否有利于节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支持设计的汽车可靠性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建立该系统的可行性,定义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包括功能设计、界面设计以及运行流程设计,最终通过系统集成以及运行举例论证了系统实现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