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玉 《资厂科技》2001,(2):51-52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尿蛋白及血糖的变化,以了解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物实验分析,优选出了抗噪保健药物的最优剂量,为临床实验采用合适药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蛰虫口服液对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建立氢化可的松(HC)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用药3组分别按0.2、0.1、0.05mL/10g体重每天灌胃1次,10d后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脾脏NK细胞活性、脾细胞产生抗体能力和IL-2的能力。结果不同剂量黄芪蛰虫口服液不同程度地提高HC免疫抑制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脾脏NK细胞的活性、脾脏产生抗体能力及IL-2能力的作用。结论黄芪蛰虫口服液具有提高HC免疫抑制小鼠的某些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兔含药血浆中黄芪甲苷含量快速测定的新方法.方法 固相萃取法富集血浆中的黄芪甲苷;Agilent SB-C18反相色谱进行分离;采用离子阱质谱多级反应模式,以m/z 807.5→627.1为选择离子对,内标法测定含量.结果 血浆中黄芪甲苷的检测限为0.1ng/mL,线性范围为0.5~50.0μg/mL,平均方法回收率在96.3%~104.7%范围内.结论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快速的特点,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有望用于黄芪甲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考察通脉口服液方中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其最佳配伍剂量.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剂量配伍的通脉含药血清,体外检测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结果 通脉口服液,黄芪、三七不同剂量配伍含药血清,无论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还是在脂多糖(LPS)刺激条件下,均对GM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剂量配比组之间比较,通脉3∶1含药血清抑制作用优于通脉6∶1、1.5∶1含药血清.结论 原方黄芪、三七剂量按3∶1配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单用及联合应用对肝损伤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等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选取清洁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大黄素组(15只)、黄芪多糖组(15只)、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15只)、秋水仙碱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造模组外其他各组同时给对应的药物干预,即大黄素40mg/(kg·d)、黄芪多糖200mg/(kg·d)、大黄素40mg/(kg·d)+黄芪多糖200mg/(kg·d)、秋水仙碱0.1mg/(kg·d),共12周.采集标本后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结果 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或联合应用均可以减轻CCl4对大鼠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尤其是联合用药可以明显减少肝组织Hyp含量;保护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表现为肝细胞结构接近正常,包膜规整,细胞质内见少量脂滴,线粒体嵴排列规整,内质网增生且明显扩张,肝窦隙可见呈梭形或杆状的肝星状细胞(HSC),肝窦内充斥少量纤细胶原纤维束,Kupffer细胞脂滴不多.结论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CCl4致大鼠肝脏的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癌模型组(DEN诱癌)、大黄素组(诱癌同时给大黄素)、黄芪多糖组(诱癌同时给黄芪多糖)、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诱癌同时联合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干预),每组10只。联合灌胃14周。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ALT、ALP、γ-GT和AFU,并行肝脏病理检查,用SABC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各组大鼠的ALT、ALP、-γGT、AFU均明显升高(P<0.05),两种药物干预可以减轻肝脏损害(P<0.05)。病理检查证实各实验组大鼠均诱发出肝癌。两种药物均能减少GST-P和TGF-β1的表达(P<0.05),但联合应用未显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大黄素、黄芪多糖干预治疗可以减轻肝损害,降低肝癌标志物GST-P的表达。抑癌作用可能与这两种药物抑制了肝癌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黄素、黄芪多糖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观察大黄素、黄芪多糖单用与联合应用抗HBV的作用。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研究模型,选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大黄素、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应用抗HBV作用的效果。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HBV DNA,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观察它们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大黄素的3个剂量组(12.5、25.05、0.0 mg/L)和所观察的时间点(3、69、d)对HBV DNA、HBsAg、HBeAg表现出剂量与时间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对HBV DNA抑制的半数抑制浓度为21 mg/L,对HepG2.2.15细胞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40.66 mg/L,治疗指数为1.94。同时发现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对HBV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黄素、黄芪多糖联合应用在疗效方面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对HBV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无明显抑制HBV的作用,两药联用无明显协同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黄芪预处理组(H+I/R).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Na~+K~+-ATP酶(Na~+K~+-ATPase)、Ca~(2+)-ATP酶(Ca~(2+)-ATPase)活性.结果 ①黄芪预处理组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减轻;②黄芪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CK、LDH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Na+ K+-ATPase、Ca~(2+)-ATPase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黄芪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冠状微循环与抗氧自由基生成、减轻钙超载等多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足细胞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高糖(30 mmol/L葡萄糖)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分别用低、中、高剂量黄芪甲苷与高糖共处理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及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和Notch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增加(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表达升高(P均<0.05);和HG组相比,HG+AS-IV组改善高糖诱导的细胞活性和细胞凋亡水平(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升高,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表达降低(P均<0.05);和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线粒体发生功能障碍,JC-1单体含量升高,ATP含量降低(P均<0.05);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