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穿越人行天桥桩基。在盾构穿越天桥前,必须清除隧道开挖范围内的桩基。在无交通疏解和工期紧的条件下,首先搭设临时支架保护天桥,从地面注浆加固土体,在托换承台后,人工挖竖井从竖井中凿除盾构隧道范围内桩基,同时盾构穿越时调整施工参数。整个施工过程中,天桥正常通行,盾构穿越天桥后,承台最大累计沉降在3mm以内,保证了天桥的安全和盾构施工工期,到达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地铁奥运支线起点(熊猫环岛站)区间隧道下穿健安桥的设计与施工为背景,分析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地面结构物施工如何有效地控制沉降,探讨施工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和采取的措施,以此作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土地区盾构隧道近距下穿既有线的影响规律及控制标准,以西安地铁5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2号线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在既有隧道与下穿隧道竖直净距为盾构隧道管片外径0.2倍、0.4倍、0.6倍、0.8倍及1.0倍5种工况下的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在其与新建隧道正交截面上的拱顶及拱底位移、附加应力情况。由结果可知:随着既有隧道与新建隧道竖直净距的减小,地表和既有隧道的拱底拱顶位移均呈线性增大的趋势;地表沉降曲线与既有隧道拱顶沉降曲线呈单峰形态,而拱底位移曲线呈双峰形态,且左峰值小于右峰值;既有隧道在盾构过程中产生正弯矩,应力在盾构穿越其正下方时出现分化;应尽量避免竖直净距小于0.2倍洞径的双线盾构下穿,当采用0.4倍洞径竖直净距下穿时,应将新建隧道拱顶沉降值控制在13 mm以内。  相似文献   
4.
在铁路地道桥施工中,电缆的保护十分重要。对电缆保护的传统方法包括改移和基坑内设桥架两种,成本高,工期长。为优化电缆的保护方法,依托于悬索桥的原理研发出一种临时铁路地道桥电缆悬索桥架。该桥架以型钢桩作为索塔及锚碇置于基坑两侧,将钢丝绳作为悬索将电缆吊起,通过紧线器作为吊杆以调节电缆所产生的挠度,在保证电缆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电缆对施工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城市的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从建设条件、投资控制、维护管理、交通疏导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择车辆、行人立体交叉-人行通道和地下通道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重庆市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修建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经济指标、技术指标、适用性 ,地形、地貌、环境 ,施工、维护等因素 ,对重庆市人行天桥及人行地道修建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锦绣路下立交位于中心城区两条交通性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四周城市用地紧张,作为附属设施的雨水泵站征地困难,设计充分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结合下立交隧道将泵站设计为全地下式。详细介绍了该雨水泵站的汇水面积划分、泵站规模确定、泵站选址、泵站工艺及通风、供电、自控等附属设计,为类似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下穿式隧道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更顺捷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其总体设计不但影响路网交通功能的发挥,也制约着其它地下工程的空间布局,对地下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意义重大。以南京市国际路隧道工程为例,分析了下穿式隧道周边复杂的工程环境,概括了下穿式隧道总体设计的关键要点,提出了相关地下工程协同设计的技术策略,可为类似条件下相关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巩义隧道位于郑西铁路客运专线ZXZQ02标,起止里程DK63 332~DK66 670,全长3368m。隧道地质条件为上部砂纸黄土,灰黄色稍湿,下部为粘质黄土,棕黄色、硬塑、无水。其中DK 63 583~DK 63 605段下穿310国道,覆盖层只有5.1 m。310国道为重要的交通干道,宽度15 m,车流量大、重车多、交通繁忙,道路两侧为17 m左右的陡坎。为保证310国道的畅通及施工安全、优质、高效进行了施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通过采用双层管棚及双层初期支护的加固技术,成功地穿越了310国道,保证了隧道施工期间道路的完好及畅通,路面无破坏,下沉量只有10 mm左右。该加固措施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平原微丘地区,其土质大部分为粉土,因路基填筑材料较差、道路结构与排水设计不合理,造成了许多已建的公铁立交下穿道路在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相继出现了唧泥、裂缝断裂、错台、管涌等病害,严重影响了下穿公路的使用,也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安全。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对下穿道路损坏机理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国内外道路结构和排水设计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下穿道路结构与路基排水的设计改进方案,经工程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