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26篇
公路运输   231篇
综合类   162篇
水路运输   137篇
铁路运输   217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解决目前联调联试过程中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较少的测试人员和较短的时间完成多条线并发测试的问题。应用仿真测试技术、智能实时判别技术,研究了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智能化联调联试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流程,并与传统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智能化联调联试平台能够有效地降低测试人员的数量和作业强度,并提高测试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指出现代防雷应考虑被保护对象、防护等级、地域情况等诸多因素,采取灵活适宜的防雷,由此讨论几种可行的防雷措施;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避雷器及其优缺点,并提出选择避雷器时需注意的问题;对几个比较模糊的防雷观念的认识(接闪器、消雷器、雷电流的反击现象)进行阐述;最后,概述防雷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前,尚无有关于以电磁兼容原理将不同的过电压保护器用于高速公路系统的标准规范,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一个雷电保护区的概念。高速公路的监控、收费和通信3个系统的雷电保护区按照需保护的区域不同,将高速公路的3个系统划为几个保护区域,并按电磁兼容的要求确定过电压保护器的安装位置。  相似文献   
5.
隧道变形与坡体灾害相互关系及其预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坡体病害地段隧道变形开裂的特征及二者相互关系,给出了隧道变形与坡体病害相互关系的5种地质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隧道变形规律预测坡体灾害的模式,并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加以验证.本文的成果对建立铁路运营隧道智能管理系统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平 《交通与运输》2010,26(5):46-48
<正>人类对火山活动的研究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年代,对其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对策;而对火山灰在航空领域所造成的影响认识则相当有限,且缺乏有效对策。2010年4月14日,冰岛中南部的埃亚菲亚德拉冰川火山再次  相似文献   
7.
雷电是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按照雷云的危害方式.雷击主要有:直击雷、雷电波侵入和感应雷。雷击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有严重的危害,由此引发的火灾、爆炸、机毁人亡的事故触目惊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一般来说,人们能够注意直击雷对建筑物的破坏.但对感应雷的危害没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气化、信息化条件下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系统的特点,利用现代防雷理论分析对其进行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并对其综合防雷技术进行了相应介绍。  相似文献   
9.
油船装卸作业的静电灾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电灾害是油船安全运输的主要防范项目之一,对油船静电灾害及对其对策的分析,必将引起放大油船船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南缘是崩塌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灾害链的高风险区,而我国铁路缺乏应对堰塞湖灾害的经验。铁路灾后改建工程线路优化设计将产生直接减灾效益,而新建铁路在选线阶段就采取一些主动减灾策略,也是风险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此,以中巴经济走廊中拟建哈维连至喀什铁路Attabad堰塞湖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堰塞湖灾害特点,通过将改建工程分段设计,并对不同改建线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完成该段改建线路设计。基于上述工作,提出以有利地形控制溢流口开挖深度、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在离开湖区后集中展线尽快与既有线联接、有条件时可提高限制坡度等灾后绕湖铁路选线设计要点与高位选线、酌情预留提高限坡措施的条件、尽量不跨河等新建铁路减灾选线设计策略,希望为铁路应对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