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她,生在钱塘江畔,长在钱塘江畔,见证钱塘江畔中国革命的稳立与昌盛。她,幼时命途多舛,铮铮铁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两次"重度伤残"仍旧涅槃重生。她,在"监护人"和"调理师"的悉心照料下,一生渡人,载人平安。9月26日,她迎来75岁生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声音在呼唤,"钱塘江大桥,祝你生日快乐!"钱塘江畔来祝寿常言道,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然而,才到九月下旬,杭州六和塔脚下,钱塘江畔的小树林里,那尊精神矗立  相似文献   
2.
我们告诉茅老,钱塘江大桥建成70年后,中国现代桥梁技术登上了美国国际会议的讲坛。我作为团长在大会上作了第一场学术报告,介绍中国桥梁的技术进步和挑战,在"中国桥梁专场报告会"上,8位平均年龄45岁的青年桥梁专家介绍了中国8座世界级桥梁的建设业绩。中国建设成绩,赢得了数百位美国同行经久不息掌声的肯定和尊重,令在场的中国同志和为数众多的美籍华人专家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问我就读哪个学校,我一定会骄傲地回答你:在茅以升实验学校读书!"记者听到了茅以升实验学校的一位普通学子纯真的表达方式,感受到回答里的一份骄傲与自信。茅以升实验学校坐落在钱塘江畔的景芳小区,是该小区的一所配套小学。学校占地约8100平方米,目前22个班级,952名学生,59名教职员工,看似规模不大,却有着独特的办学理念——"承茅老之德,育创新人才。"同时,这所1993年创建的学校,目前是唯一一所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  相似文献   
4.
档案是什么?档案保存着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讲可能并不完全知晓。而走进档案馆就会明白: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社会发展轨迹的显现。专家学者在这里能追溯历史的进程,国家公务员在这里能得到资政的借鉴和启迪,青少年在这里能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普通群众在这里或能得到文化的熏陶,或能利用档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开启尘封中的钱塘江大桥档案,记者走访了浙江省档案馆,这里保存清朝乾隆以来档案近50万卷,这里陈列着记录鸦片战争以来浙江沧桑巨变的档案精品。在众多档案中,记者有幸看到了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原貌,并了解了档案得以保留在此的始末细节……  相似文献   
5.
<正>时光之镜映射着历史的痕迹。78年前,钱塘江大桥第一次横亘于冰凉的江水中,置身战火纷飞的年代,当时的建造难度几乎是空前的。在激荡中,在迷茫中,在艰难困苦中,更在战争烽火中,中国先进爱国知识分子用智慧和责任创造出了足以改变历史的巨大能量。有人说,这里印证了工人阶级的辉煌。我们可以由它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迹,一段社会经济发展史,一幕曾遭受凌辱和侵略的悲剧,一部不屈的民族浴血奋战纪实,一曲工人阶级发愤图强的凯歌……  相似文献   
6.
白蒙蒙的雾气将周围的景物遮挡地若影若现。时不时经过一些小村庄,可以看见一些背着大背篓的苗家阿妈在路边集市问价,身影渐渐清晰,又飞快地消失于汽车后视镜中。再次来彭水自治县太原乡已是8个月后。去年9月,旨在为西部贫困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道科学》是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亲自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铁道科学》是中国首批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  相似文献   
8.
她,91岁,头发花白,身材瘦小,却神采飞扬,精神矍铄。除了耳朵有些许背,眼神还非常好使,每日坐在摇椅上读读报纸,不出门也知天下事。她,与人常说,"现在社会流行官二代、富二代,我告诉你们,我是桥二代!"说着说着,眼睛还闪出光。"桥二代",这是最让她自豪的一个身份;而父亲,是令她最为骄傲的亲人。她,就是桥梁专家李文骥的女儿,李希。1934年秋,李文骥作为铁道部部派工程师,参与钱塘江大桥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茅以升曾是九三学社的副主席,他的女儿茅玉麟和我同时成为了九三学社新生代的委员。""我对茅以升先生的研究花了一些时间,希望你听了之后脑海中会展现出一幅画面,感觉它会活起来。"张学栋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茅老,加入九三学社后,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茅老的精神,并深深受到感动。日前,记者在北京见到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张学栋,提及中国桥梁巨匠茅以升,张学栋和记者交流了他学习茅以升思想的体会,撷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来者佛呢?""来者佛怎么还没有来?"1987年9月,钱塘江大桥通车50周年之际,昔日曾各奔东西的工程师们在阔别半个世纪后,第一次聚首。当茅以升和8、9名建桥同伴落座后,大家的脑子里突然蹦出同一个名字——来者佛呢?可是,当地百姓的回答却让这群昔日伙伴沉痛不已。原来,这个众人口中的"来者佛",已经去世35年了!来者佛,究竟何许人也,让如此多建桥精英牵肠挂肚,惦记了50年?"救命"文章结下桥缘1934年11月11日,杭外闸口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