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移动水坝”的高速公路雨天行车安全性研究
引用本文:乔建刚,吴艳霞,张雪洁.基于“移动水坝”的高速公路雨天行车安全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8,31(4):304-311.
作者姓名:乔建刚  吴艳霞  张雪洁
作者单位:1. 河北工业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 天津 300401;2.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市交通工程绿色材料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 3004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0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hebei-0009-2017AQ);天津市交通运输委科技项目(2016-A08)
摘    要:为了减少雨天交通安全隐患,保障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根据雨天高速公路实际行车状态、路面径流特点和车辆水膜相互作用探究雨天安全行车速度。首先,提出“移动水坝”概念,并分析“移动水坝”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形成机理;依据水力学基本理论探究“移动水坝”现象中水膜厚度和车辆滑水限速值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Fluent软件仿真车辆对水流的阻挡作用,依据外侧车道大车行车间距的水压力探究连续“移动水坝”形成的条件,并确定外侧车道大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相应的临界车头时距;最后,应用流体力学原理仿真分析车辆行驶速度和水膜厚度与轮胎受到的动水压力之间的关系,确定不同降雨强度下内侧车道小客车的滑水限速值。研究结果表明:雨天在高速公路外侧车道行驶的大车会对路面径流产生阻挡作用,出现“移动水坝”现象;“移动水坝”作用下水膜厚度较正常排水状态下增加,导致内侧车道行驶的小客车滑水限速值降低;设定试验条件下外侧车道大车间距40 m时,两车的水坝作用连续,增加大车车头时距可以减弱连续“移动水坝”作用;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受到的动水压力随水膜厚度及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小客车在“移动水坝”作用下发生滑水的概率增加,根据轮胎动水压力值和滑水值确定不同降雨强度对应的临界滑水速度,可相应作为雨天高速公路小客车行驶速度限值。

关 键 词:交通工程  移动水坝  Fluent仿真  临界滑水限速  临界车头时距  水膜厚度  
收稿时间:2017-08-2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