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驾驶行为和视觉特性的长大隧道突起路标作用效果评估
作者姓名:赵晓华  鞠云杰  李佳  陶盼盼  王雪松  周荣贵
作者单位:1.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24; 2.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城市交通运行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124; 3.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3; 4. 同济大学 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804; 5.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8
基金项目:科学技术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YFE0134500)
摘    要:突起路标(RPMs)是高速公路隧道内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从驾驶人角度出发,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测试,分析RPMs对驾驶人的影响,实现以微观驾驶行为和眼动数据为基础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RPMs作用效果评估。设计2种RPMs方案(RPMs-B:设置在隧道检修道和车道边缘线;RPMs-C: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和边缘线)与未设置RPMs(RPMs-A)的隧道形成对比;招募32名持照驾驶人,获取细粒度驾驶行为及眼动数据,选择平均速度、加速度、横向偏移等7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探究各项指标的显著性及效应量水平,进而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3种RPMs方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RPMs对驾驶行为及心理、生理具有较显著的作用,具备不同程度的现实意义;驾驶人心理、生理负荷程度降低,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驾驶舒适性良好;速度调控能力增强,对车辆横向位置感知及操纵水平上升,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在隧道曲线段RPMs使得平均速度明显增加,增加了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在隧道全程、曲线段和中间段,RPMs-C均为最优方案,即RPMs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及两侧边缘线位置。研究结果为隧道安全设施的评估及优化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进一步形成隧道安全设施设置指南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交通工程  突起路标  驾驶模拟技术  作用效果评估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模糊综合评估模型  
收稿时间:2019-10-0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路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