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土层越江盾构隧道结构受力演化分析和安全评价方法——以苏通GIL综合管廊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刘学增 韩先才 黄常元 张晓阳 王振宇 |
| |
作者单位: | (1. 同济大学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0092; 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1; 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HJJGC16005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057806); 厦门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3502Z20151006) |
| |
摘 要: | 为了研究粉土层越江盾构隧道结构受力演化过程以及提出对应的隧道结构安全评价方法,依托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以水陆交界粉土地质区段错缝拼装盾构结构为对象,采用梁单元嵌入方式,建立考虑斜螺栓连接构造的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分析泥砂淤积和淤滩作用下管片结构应力分布与变形裂损发展过程,揭示外力影响下结构力学损伤演化规律;进而结合设计、规范要求及类似工程实例,提炼粉土层隧道结构长期安全变形控制指标,制定基于最不利原则的安全评价分级标准。研究表明: 1)在淤积和淤滩作用下,结构损伤次序均为混凝土达单轴抗压强度、混凝土达三轴抗压强度和钢筋屈服; 2)淤积工况的竖向收敛依次为606、81、1138 mm,淤滩工况的竖向收敛依次为861、1172、1479 mm,淤滩导致的竖向收敛13~15倍于淤积工况收敛,计算数据基本符合工程经验; 3)取便于监测的钢筋应力、螺栓轴力和接缝张开作为长期健康监测变形控制指标,根据结构损伤状态和设计要求,制定4级评价标准。
|
关 键 词: | 越江盾构隧道 粉土层 结构损伤 结构安全评价 安全控制值 |
收稿时间: | 2017-12-31 |
修稿时间: | 2018-04-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隧道建设》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隧道建设》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