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饱水裂隙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引用本文:廖斌,黄厚旭,戎晓力,张志成.饱水裂隙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理论分析[J].隧道建设,2016,36(8):933-940.
作者姓名:廖斌  黄厚旭  戎晓力  张志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0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005)
摘    要:深长岩溶隧道掘进过程中掌子面和隧道两侧壁将出现大量裂隙,裂隙在远场应力与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将发生扩张膨胀,使得通过裂隙的水流量增大并最终导致隧道发生大范围的突水突泥事件。受水压致裂技术的影响,一般认为裂隙内部水流作用的机制是由水力劈裂和水压扩径造成的。基于断裂力学和流体力学,在平面受力情况下求解含水裂隙发生劈裂破坏和压剪破坏所需的临界水压值,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后发现,同一裂隙发生水力劈裂破坏所需的临界水压大于其发生压剪破坏所需的临界水压,得出压剪破坏是含水裂隙破坏的主要形式。

关 键 词:岩溶隧道  含水裂隙  拉剪破坏  压剪破坏  破坏模式  
收稿时间:2015-12-17
修稿时间:2016-03-31
点击此处可从《隧道建设》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隧道建设》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