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最大出行距离计算模型 |
| |
引用本文: | 龙雪琴, 关宏志, 秦焕美. 城市道路最大出行距离计算模型[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2, 12(4): 75-82. doi: 10.19818/j.cnki.1671-1637.2012.04.010 |
| |
作者姓名: | 龙雪琴 关宏志 秦焕美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工业大学 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2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973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为了合理体现交通事故延误对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影响, 提出了随机状态下的交通事故时间延误模型。将交通事故的随机性、持续时间和道路通行能力等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到交通分配模型中, 并对路径选择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了各等级道路最大适宜出行范围, 根据修正的路径选择模型, 采用逐次交通分配方法, 得到各等级道路的出行周转量和出行距离, 并与不考虑交通事故延误时的出行距离进行了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当考虑交通事故延误时, 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的最大出行距离分别为2.000、2.946、4.054、5.963 km; 当不考虑交通事故延误时, 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的最大出行距离分别为2.000、3.000、6.000、10.000 km; 交通事故延误是影响出行者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 当考虑交通事故延误时, 高等级道路的最大出行距离变小。相比于传统的路径选择模型, 本文模型更优。

|
关 键 词: | 交通规划 出行范围 出行距离 路径选择模型 交通事故延误模型 交通分配 |
收稿时间: | 2012-01-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