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M和最大熵模型的桥梁极值风速预测研究 |
| |
引用本文: | 戴公连,陈坤,王芬等.基于SVM和最大熵模型的桥梁极值风速预测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20(09):3425-3436.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21876 |
| |
作者姓名: | 戴公连 陈坤 王芬 葛浩 肖尧 饶惠明 |
| |
作者单位: | 1.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2.中南大学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75;3.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8560);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7G006-N) |
| |
摘 要: | 大跨度桥梁对极值风荷载作用十分敏感,基于桥址处长期实测风速数据得到合理的极值风速至关重要。由于在桥址处进行长期风速监测较难实现,研究极值风速预测方法对于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泉州湾高速铁路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最大熵模型的极值风速预测方法。通过临近风速观测塔与桥面风速仪同步实测短期风速数据建立SVM风速预测模型,预测得到桥面长达3 a的平均风速数据,进而采用最大熵方法计算得到桥梁高度处不同重现期内极值风速,最后采用时域分析方法进行桥梁抖振响应分析,探讨不同风速下桥梁抖振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SVM模型应用于风速预测效果比较理想,测试集预测风速与实测风速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115和0.252。基于桥面预测平均风速样本,采用最大熵理论计算得到100 a重现期极值风速为21.52 m/s,小于泉州湾高铁斜拉桥抗风设计时采用的极值风速49.4 m/s。SVM模型预测得到的极值风速对应的主梁跨中位置横向、竖向和Rotx扭转抖振位移响应峰值与采用设计风速为49.4 m/s的桥梁抖振响应比较,降幅分别为80.3%,79.6%和78.7%。桥梁抖振响应受平均风速影响较大,选择准确的桥址处极值风速对桥梁抖振响应研究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可应用于仅有短期实测风速数据的桥梁得到合理的极值风速,为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支持向量机 极值风速预测 最大熵模型 高铁斜拉桥 桥梁抖振响应 |
收稿时间: | 2022-09-26 |
|
| 点击此处可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