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诗歌的“正”、“变”之道与诗人的“非本色”创作——以“诚斋体”为中心
引用本文:熊海英.诗歌的“正”、“变”之道与诗人的“非本色”创作——以“诚斋体”为中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129-133,137.
作者姓名:熊海英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6
基金项目:2010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诚斋体’与南宋诗歌新变”成果 项目号2010370
摘    要:摘要南北宋之际始以"正变"论诗,不同时代、不同批评者对诗歌的正体、变调认识不同,反映人们的诗歌观念随时而变。诗歌发展本是"因时递变"的过程,"变"又分为"正变"和"大变"。"正变"重视表达方式的合乎传统和规律,"大变"者则可能以牺牲形式为代价而追求"意"的自由表达,这种创作往往被视为"非本色",尤以韩愈、苏轼和杨万里为典型。"大变"对诗歌发展进程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却往往不能为当时或后世接受和理解。这也是天才诗人超越时代的写作注定要面临的困境。

关 键 词:诗体正变  非本色  诚斋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