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 在中韩苏岩礁归属之争见诸媒体之前,苏岩礁这个地理名词对许多中国民众而言都颇为陌生,但如果它的另 个名字“蓬莱仙岛”,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耳熟能详。从地质学的角度讲,苏岩礁属中角洲上的海底丘陵,最高峰在水下4.6米处,中国沿海鲁、苏、浙、闽、台五省渔民数千年来一直将苏岩视为最好的渔场,并以这块暗礁为背景演化出诸如东海仙山、蓬莱仙岛等许多神话故事。自隋唐以来,日等循海路来中原进贡的使臣和留学生,以及唐、宋、明、清历代东渡扶桑的中华人士均曾目睹过苏岩并留记载,历史古籍确认苏岩属中国无误。清末民初地质学、地理学进步以后,更证实了苏岩位于东海大陆架国大陆在海底的一部分。但在近年出版的韩国海图上,这块无论从历史还是地质角度上都属于中国领土的暗礁却以“大韩民国领土离于岛”的名义标示其上,韩国更于2002年开始在岛上建造人工建筑。无独有偶,同在东海海域,日本也将靠近中日争议海区的岛礁“冲之鸟”通过人工种植珊瑚等手段升级为“岛”。日韩两国之所以各自在“冲之乌”、“苏岩礁”这两个各方面特征都更接近暗礁的地理存在上大兴土木,原因无他: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暗礁不具备作为领土的法律地位,不能成为海域划界的依据,而通过人工手段变礁为岛,则可以堂而皇之地向两块暗礁周围的大片海域提出领土要求。实际上,自上世纪5O年代起,中国的海洋国土便开始遭到周边邻国的觊觎蚕食,自8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更是愈演愈烈。中国自身在海洋管理机制和警备力量建设上的不足钳制了中国对此类争端的有效处理,面对渐趋白热化的海洋国土争端,如何建设一支能有效捍卫本国海洋权益的近海力量,已成为中国整体海洋战略申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