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低龄儿童Chiari畸形I型后颅窝减压术后小脑位置及形态的变化对脊髓空洞转归的影响
摘    要:目的 探讨低龄儿童Chiari畸形I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 I,CMI)伴脊髓空洞患者后颅窝减压(posterior fossa decompression, PFD)手术后小脑的位置及形态变化,并分析其对脊髓空洞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低龄儿童CMI伴脊髓空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9岁,平均(7.5±1.3)岁;平均随访33.8±18.5个月(12-71个月)。选取正中矢状位MRI图像,并测量术前及随访的第四脑室顶点、小脑扁桃体下端的纵向及横向位置、空洞的最大前后径与同水平处脊髓前后径的比值(S/C最大比值)及空洞的长度。分析PFD术前和随访时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末次随访时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的变化值与空洞改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末次随访时22例(68.8%)患儿小脑扁桃体下端上移,26例(81.3%)后移;平均上移2.6±4.2 mm(P=0.002),后移5.2±5.1 mm(P<0.001)。31例(96.9%)患者脊髓空洞改善,S/C最大比值及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分别为(49.5±25.7)%和(51.5±27.7)%。小脑扁桃体的上移与空洞长度的改善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35)。术前31(96.9%)患儿小脑扁桃体下端为钉状或舌状,其中90.3%(28/31)在末次随访恢复为钝圆状。结论 低龄儿童Chiari畸形I型患者PFD术后小脑的形态大多会通过小脑扁桃体的回缩和变圆而恢复正常。小脑扁桃体下端的回缩与空洞的改善具有显著相关性。

关 键 词:儿童  Chiari畸形I型  脊髓空洞  小脑
修稿时间:2015/10/1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都市快轨交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都市快轨交通》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