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高地应力硬岩隧道内轮廓形式优化分析
引用本文:WANG Y H, ZHOU J, TAO L M, et al. Analysis of tunnel excavation disturbance in high geostress hard rock area[J]. Modern Tunnelling Technology, 2018, 55(S2): 811 − 820, doi:10.13807/j.cnki.mtt.2018.S2.105..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304048
作者姓名:王希宝  袁松  蒋长伟
作者单位:1.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17;;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8351);四川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21-B-01);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21YJ0539)
摘    要:隧道内轮廓不仅影响隧道的空间利用率和经济性,同时也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合理的内轮廓扁平率可最大限度地满足结构安全性和隧道经济性的要求,所以找到合适的内轮廓形式至关重要。依托拟建龙门山高地应力隧道,设计六种两车道内轮廓形式和四种三车道内轮廓形式,进行位移和应力分析;对不同的内轮廓形式,分别采用强度应力比、应力强度比、弹性应变能及综合弹性应变能四种岩爆判据进行岩爆倾向性分析。结果显示:扁平率为0.85下的内轮廓形式为两车道的合理内轮廓形式,扁平率为0.65下的内轮廓形式为三车道的合理内轮廓形式。综合弹性应变能对比于其他三种岩爆判据,能够准确判断出一个隧道横断面下,各个位置发生岩爆程度的大小关系。

关 键 词:内轮廓   高地应力   岩爆判据   扁平率   综合弹性应变能
收稿时间:2023-07-10
点击此处可从《路基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路基工程》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