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高速铁路辙叉区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
引用本文:林凤涛, 吴涛, 杨洋, 庞华飞, 邹亮, 翁涛涛, 王松涛, 邓卓鑫. 高速铁路辙叉区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1, 21(6): 124-135. doi: 10.19818/j.cnki.1671-1637.2021.06.009
作者姓名:林凤涛  吴涛  杨洋  庞华飞  邹亮  翁涛涛  王松涛  邓卓鑫
作者单位:1.华东交通大学 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2.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65021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0212BBE53024
摘    要:
以心轨顶宽20、35、50 mm处的辙叉区钢轨关键截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NURBS曲线理论建立辙叉区钢轨廓形重构方法;以关键截面钢轨廓形上若干型值点为设计变量,以打磨材料去除量的减少和脱轨系数的降低为目标,以钢轨廓形几何特征和降低钢轨滚动接触疲劳为约束条件,设计出18号道岔辙叉区钢轨经济性打磨廓形;建立了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轮轨接触应力与动力学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打磨廓形接触点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轮轨接触几何特性;钢轨打磨材料去除量在2号截面处降低了17.2%;各截面Mises应力分别降低了8.7%、8.3%和11.5%,轮轨接触应力降幅分别为12.9%、15.8%和18.0%;列车逆侧向过岔时,轮轨横向力与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分别降低了10.3%和15.6%,脱轨系数与轮重减载率分别降低了8.1%和10.6%,疲劳因子降低了12.2%。
可见,优化廓形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以及辙叉区钢轨的使用寿命。


关 键 词:铁道工程   车辆系统动力学   轮轨关系   轮轨接触   NURBS曲线理论   打磨廓形
收稿时间:2021-06-1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