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耻感教育,作为底线伦理之拯救
引用本文:余治平.耻感教育,作为底线伦理之拯救[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3):61-67.
作者姓名:余治平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上海,200235
摘    要:“八荣八耻”所涵摄的内容其实是为人做事的基本操守,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它为人们找回了那种久违了的社会正气与正义。显然,社会主义荣辱观至少在涉及祖国、劳动两个方面与共产主义境界还存在一定距离。先秦诸子对“耻”及耻之于人之为人重要意义早有论述。孟子主张,羞耻是人类告别自身的动物性而与其他动物相区分的第一标准。荀子强调,道德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荣辱便随之而来。各种耻感中,性耻意识埋藏得最深,与道德、伦理法则的连动性也最强。但在现代性浓烈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性耻意识却遭受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解构。最伟大的教育总开始于最微小的细节。在汲取过去思想政治工作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儒家做法,注重道德养成教育,努力把共产主义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要求溶化到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关 键 词:耻感  八荣八耻  荣辱观  性耻意识  底线伦理  德性养成
文章编号:1008-7095(2007)03-0061-07
修稿时间:2006-12-08

A Sense of Shame as the Salvation of Bottom-line Ethic
YU Zhi-ping.A Sense of Shame as the Salvation of Bottom-line Ethic[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07,15(3):61-67.
Authors:YU Zhi-ping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Philosophy, Shanghai Academy of ping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20023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