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趣说中国车史
引用本文:刘念国.趣说中国车史[J].人车路,2003(3).
作者姓名:刘念国
摘    要:在所有的历史变迁中,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都具有时代的个性,更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从它的由简到繁、由人(畜)力到机械、由慢到快。“车”的沧桑巨变,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时英雄好汉驰聘沙场,靠的是胯下骏马,曾留下过太多的传奇。后来因为帝王的出行(游)以及战争的需要,人们发明了马(或牛、驴)拉的两轮车,这可以从秦兵马俑的出土以及许多古迹壁画上得到证实。《荀子解蔽》中“奚仲作车”的“奚仲”,即夏禹时的“车正”(管车的官员)。而古语中的“轩”,指的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的官员乘坐。“啸嗷东轩下”、“月上轩而飞光”所描叙的情境是多么的令人景仰。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车骑塞巷,宾客盈座”,又是另一种场景。辒,是古代兵车的一种,四轮,上蒙以生牛皮,可容十人,又能往来运土填堑,以攻城为主要任务。辒车,则是古代的一种卧车,据说秦始皇在外驾崩,就是用辒车运回宫的。辎车,是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后汉书》载:“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不由人想起杜甫《兵车行》里“车辚辚,马萧萧”的战争场面。总之,古人颇具聪明才智,发明车目繁多。且...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