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用地的公共自行车骑行量建模 |
| |
引用本文: | 唐炉亮, 陈西, 杨雪, 张霞, 李清泉. 基于城市用地的公共自行车骑行量建模[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8, 18(1): 150-158. doi: 10.19818/j.cnki.1671-1637.2018.01.014 |
| |
作者姓名: | 唐炉亮 陈西 杨雪 张霞 李清泉 |
| |
作者单位: | 1.武汉大学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构, 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大学 城市设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3.深圳大学机构 土木工程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6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B05036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E0200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4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4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442教育部联合基金项目6141A02022341 |
| |
摘 要: |  将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划分为前往站点、租车骑行和还车离开3个阶段, 分别研究了城市用地在每个阶段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影响; 针对第1、3阶段, 采用兴趣点度量公共自行车站点周围的城市用地类型, 通过引入时间满意度函数,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 提出了预测骑行产生量和吸引量的建模方法; 针对第2阶段, 构建了城市用地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6个影响指标, 包括起始站点骑行产生量、起始站点分布密度、起始站点偏离度、终止站点骑行吸引量、起终站点间距与起终站点用地差异; 对纽约市961 865条以及上海市1 185 816条公共自行车骑行记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保持用地因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传统方法针对纽约和上海记录数据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81、0.474, 建模方法的决定系数较高, 分别达到了0.738、0.607;针对自行车站点间客流量的建模, 提出的6个指标均对站点间客流量有显著影响, 并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487。可见, 建模方法更加合理地衡量了城市用地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影响, 并对站点的骑行产生量、站点间客流量与站点吸引量实现了更为准确的建模。
|
关 键 词: | 交通信息工程 公共自行车骑行量 时间满意度函数 城市用地 出行模式 多元回归 |
收稿时间: | 2017-09-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