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破碎带隧道掌子面力学模型及最小安全厚度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张骞 白松松 高昱 杜彦良 赵维刚 梁冠亭 |
| |
作者单位: | 1. 石家庄铁道大学 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43;2. 石家庄铁道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43;3. 石家庄铁道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43;4.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5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9138);2018年湖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2017538215) |
| |
摘 要: |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稳定性及安全防护问题是目前隧道建设的难点。针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存在破碎带松散岩土体的典型工况,基于隧道围岩以及掌子面的力学特性,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掌子面稳定岩体的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并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破碎带的预加固及处治方案进行了探讨。首先,建立了破碎带-岩板力学模型,将掌子面的岩体等效为受荷载作用的岩板,对受破碎带压力的岩板最小安全厚度展开计算分析,得到了岩板厚度与岩层倾角、破碎带有效高度的关系表达式,并对帷幕注浆处理参数进行了优化;随后基于理论计算结果,与某隧道穿越破碎带施工中因未控制掌子面岩体厚度而导致隧道失稳的典型案例展开对比分析;最后结合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展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岩层倾角、隧道埋深、注浆预处理参数等因素对掌子面岩板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工程实际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正常施工时掌子面最小安全岩板厚度随破碎带有效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岩层倾角增大而减小,故应在达到安全厚度之前对破碎带进行预支护;在选用帷幕注浆方法对破碎带进行预处理时,最小安全岩板厚度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此时在注浆过程中需要保留较大的安全厚度,同时控制注浆压力。
|
关 键 词: | 隧道工程 层状岩体 力学模型 破碎带 掌子面稳定性 安全厚度 |
收稿时间: | 2018-04-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