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理论的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运营效益评估模型 |
| |
引用本文: | 季彦婕, 高良鹏, 陈丹丹, 汤斗南. 基于博弈理论的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运营效益评估模型[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9, 19(4): 161-170. doi: 10.19818/j.cnki.1671-1637.2019.04.015 |
| |
作者姓名: | 季彦婕 高良鹏 陈丹丹 汤斗南 |
| |
作者单位: | 1.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9;;2.福建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8;;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市政环境工程系, 加利福尼亚 伯克利 9471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1600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1135003 |
| |
摘 要: |  分析了在停车机制作用下小汽车出行者与停车场管理方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 研究了出行者竞价行为与个体出行成本、停车激励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构建了面向弹性停车激励机制的运营效益评估模型; 应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探究多种影响因素对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运营效益的作用, 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不仅能保障停车场日常运营的可持续, 还可以促进停车泊位的共享; 在经济效益方面, 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能通过激励强度的变化调整泊位的回收数, 当最大激励强度从15美元增至30美元时, 回收泊位数将从17个减小到8个, 说明该机制能通过有选择地拒绝高价泊位来确保停车场的经济效益; 随着可接受最小激励强度人数比例的提升, 泊位回收的边际效益将增大, 当该比例从5%提升至55%时, 泊位回收边际效益将由每个14.4美元增至每个17.3美元, 说明随着参与竞价人数的增多, 停车场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在社会效益方面, 实施该机制将有利于释放停车场的泊位资源, 如其日周转率将会有约9%的降幅, 最小空置率会呈现出0~8%的不均衡涨幅, 说明该机制能有效促进出行者主动共享停车泊位。

|
关 键 词: | 交通管理 弹性停车激励机制 博弈理论 效益评估 共享停车 经济补贴 |
收稿时间: | 2019-01-0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