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部山区隧道施工期支护结构力学行为特征案例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陈子全 寇昊 杨文波 何川 李永林 |
| |
作者单位: | (1.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802210); 高铁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734205) |
| |
摘 要: | 为研究我国西南部山区隧道施工期支护结构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将雅安—康定、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的典型隧道作为案例,归纳总结施工期存在的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断层破碎带、次生地质灾害等潜在危险源,通过现场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不同危险源环境下支护结构体系的力学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当隧道穿越软弱围岩时,围岩强度低、自承载能力差,接触压力、钢拱架应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围岩隧道,二次衬砌分摊荷载比例显著上升; 2)当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支护结构受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稳定下来,其力学行为呈现出3阶段演化规律,前期快速降低、中期缓慢降低、后期基本稳定; 3)当隧道洞口穿越松散堆积体时,坡体稳定性易受到扰动,其支护结构力学行为具有显著的偏压特性,围岩压力主要集中在深埋侧; 4)高地应力与围岩强度联合控制着围岩稳定性与支护结构体系的力学行为,高地应力硬岩隧道也具有一定的流变时间效应,但由于硬质围岩的强度较大、稳定性较好,支护结构受力相对较小,安全储备较高; 5)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围岩压力与结构受力显著升高,其支护结构力学行为在施工期便呈现出明显的流变特性,开挖约200 d后,仍然保持着缓慢增长。
|
关 键 词: | 西南部山区 隧道工程 施工期 围岩变形 支护结构体系 力学行为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隧道建设》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隧道建设》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