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热棒路基降温效能 |
| |
引用本文: | 金龙, 汪双杰, 穆柯, 彭惠. 青藏公路热棒路基降温效能[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6, 16(4): 45-58. doi: 10.19818/j.cnki.1671-1637.2016.04.005 |
| |
作者姓名: | 金龙 汪双杰 穆柯 彭惠 |
| |
作者单位: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7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G05B01,2014BAG05B03);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2013 318 490 010);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4 319 495 090);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计划项目(2016KJXX-91) |
| |
摘 要: |  为了分析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工程效果, 定量评价其降温效能, 基于青藏公路热棒路基试验工程近11年的现场监测数据, 分析了热棒路基的地温特征、温度场形态和冻融过程, 估算了阴阳坡影响下热棒附近的水平热收支状况。建立了空气-热棒-冻土地基三维非稳态耦合计算模型, 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单侧直插式、单侧斜插式、双侧直插式与双侧斜插式)的热棒路基的降温效能。 实测结果表明: 在热棒作用下, 阳坡侧路基地温可降到-1.5℃附近, 较普通路基地温降低约3.0℃, 阴坡侧路基地温最低达到-2.1℃; 热棒路基经过11年的营运, 阳坡侧冻土上限抬升约0.95m, 基本达到天然地基水平; 阴阳坡两侧热棒的年平均实际功率分别约为69.80、54.07 W, 且热棒路基在最初5年传递能量较大, 第6年后逐渐减小, 此后路基的热状况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计算结果表明: 双侧直插式热棒路基与双侧斜插式热棒路基第20年冻土上限分别为2.88、1.88m, 而单侧直插式热棒路基与单侧斜插式热棒路基第20年冻土上限分别为3.84、3.46m, 因此, 双侧热棒路基的长期降温效果明显强于单侧热棒路基, 斜插式热棒路基强于直插式热棒路基; 单根热棒的年平均功率为47~56 W, 与试验工程监测结果较为吻合。

|
关 键 词: | 路基工程 热棒路基 现场观测 数值模拟 阴阳坡效应 降温效能 |
收稿时间: | 2016-06-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