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北京市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作者姓名:王运静  陈艳  李强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a.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b. 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动态互馈关系,可达性是连接二者的 关键纽带.基于潜能模型,在1 km × 1 km网格尺度上,计算了2000 年和2010 年北京市小 汽车的通勤可达性,并利用敏感性分析的思路研究通勤可达性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 明,小汽车通勤可达性的时间变化体现为10 年间大幅提高,增长54%;空间上由中心区向 外围可达性递减的分布格局保持不变,但2010 年的可达性沿环路及高速公路蔓延的现 象更加明显,而且不同区域可达性变化的绝对值及变化率具有显著差异. 城市空间结构 变化对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具有主要提升作用,但部分提升作用被路网运行速度的降低效 果所抵消.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城市交通  可达性  潜能模型  小汽车通勤  城市空间结构  道路网  
收稿时间:2014-03-3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