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作者姓名:刘 洋
作者单位: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江苏澳洋顺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3.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柳州分公司
摘    要:提升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是改善汽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的常用手段,现有四 种平均动刚度的求解方法(平均法、指数法、面积法、1/3 倍频程法)含义不清晰,不利于工 程区分。为明确四种平均动刚度含义,文章将平均动刚度改写为各频率动刚度的函数,通过 对比分析,提出各平均动刚度的数学含义,即平均法为动刚度曲线的算术平均,指数法为几 何平均,面积法为加权调和平均,1/3 倍频程法为分段平方平均。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车身接 附点平均动刚度,验证各后处理方法的差异。

关 键 词:动刚度  平均法  指数法  面积法  1/3 倍频程法  后处理方法  车身接附点,
点击此处可从《汽车实用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汽车实用技术》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