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阳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8,15(4):44-51
根据热管解决土壤冻胀问题,提出并建立了土壤冻胀过程中与热管耦合传热的数理模型,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SIMPLE算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基本吻合且一致性较好。经过数值分析,提出了热管解决土壤冻胀的作用机理,并为热管技术解决土壤冻胀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参数运行即降低锅炉出口处的额定参数(锅炉蒸发量D,过热蒸汽压力P,过热蒸汽温度T)运行,在我国是十分普遍的.锅炉检验工作中,发现由此造成过热器管传热恶化以致变形、爆管情况时有发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低散热发动机的发展,并对其缸内换热,缸内燃烧过程的变化以及提高热效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平管降膜厚度分布特性及对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平管降膜流动状况,基于气液两相界面的物理特性,在外径为20~32 mm、管间距为10~40mm、雷诺数为150 ~ 800的范围内,应用电导探针法,实验研究了液膜沿水平管周向分布特性,获得了液膜在10°~170°周向范围内的分布参数,分析了这些分布参数对水平管局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Nusselt公式对圆管下半周液膜厚度的预测值明显偏大,在不同工况下,最薄液膜出现在周向角为90° ~ 115°的区域内;液膜厚度随管间距的增加而减小,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管径变化对其影响很小;粗糙管壁可以薄化液膜,传热管结垢区域容易引起液膜破裂,导致“干斑”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6.
7.
以空气为介质,在Re=500~2 100的范围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强化扁管管片散热器中涡产生器形成的涡的相互干涉及其对散热器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说明了当涡产生器呈线性布置而涡产生器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对横截面上平均Nu数和涡旋强度Γ的影响,并对在本文所采用的模型参数下加装涡产生器的最佳数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泡沫金属应用于换热器的压降与换热特性,建立了一整套用于测试泡沫金属换热器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孔密度为20PPI、孔隙率为90%的泡沫铜应用于换热器时换热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相同入口温度条件下温降约为光管时的3~4倍,同时压降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分析了泡沫金属换热器产生压降及换热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管片式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体坐标系中采用有限差分法对错排圆管管片式换热芯子的三维层流流动及其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的网格由微分方程法生成,对雷诺数Re在163~978之间的空气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速度场、横向平均Nu数以及平均对流换热系数与压力降随Re的变化规律,为改进翅片结构,强化换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工件任意一移动点热源作用下温度场的瞬态模型,将MIG焊接热输入近似处理为沿3个坐标轴的三维串热源.计算了MIG焊瞬态温度场及焊接热循环,计算表明该模型能较精确地计算出焊缝横截面的几何形状,而且计算速度快.焊接工艺实验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涡产生器式管片式换热器有着不同于传统管片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机理,其结构简单,强化传热效果明显.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涡产生器式圆管管片式换热板芯单个圆管翅片区域内的传热与阻力性能.计算结构根据某实际换热器结构放大确定,计算时选取Re范围为100~30 000.分析了平直翅片与涡产生器翅片传热单元局部及平均传热特性.单根圆管翅片单元有两个低换热区,涡产生器可增强圆管尾部的换热.两种换热板芯的传热能力均虽Re的增加而提高,在中等Re范围内,涡产生器可使传热有较大提高,而阻力增加较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及计算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的实验值及理论值,对平片型平直翅片管散热器、螺旋形翅片圆管散热器与整体式梳状翅片管散热器在同一工况下的散热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导出平片型平直翅片管散热器和整体式梳状翅片管散热器的气侧传热因子二次拟合式.由二次拟合式计算出的2种散热器的传热系数与理论计算系数相比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学者对蒸发式冷却的热质传递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因影响因素较多,数学模型的结果相差迥异,没有形成统一,从而限制了蒸发式冷却器的研发进程。针对上述问题,就盘管式蒸发冷却器做了分析,建立了其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整理得出了对盘管式蒸发冷却器的设计、研究及其性能的分析评价有重要意义的四个关系式(冷却器内各温度及含湿量与距离蒸发器顶部的关系)。最后给出了传热传质系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路基内部水分存在形式和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黄土路基内部水热传输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中的水分从水势高处向水势低处迁移,从湿度高处向湿度低处流动;土体密度越大,水分迁移越困难,初始含水率越大,土体内部的水分容易迁移;路基冬季放热夏季吸热,内部温度保持10℃左右;在温度场影响下,距离路基表层和边坡表面越近,温度梯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陈爱玲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4,25(2):67-69
本文根据作者在船舶轮机专业热工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心得和体会,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对提高热工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