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8月6日,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辽阔草原上,在98米长的一段距离内,拔地挺立、直插长空的14台风力涡轮机的三翼风轮刹那间一起高速旋转,远远看去,新奇壮观。不仅于此,在德国,从阿尔卑斯山到北海海上的高空中,已有12800架风轮在旋转,构成了一道道景观。这使“风车王国”荷兰黯然失色。当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下萨克森州风力涡轮机的成功运转表明, 相似文献
2.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与陆上风电相比具有不占用陆地面积,噪音污染小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从风机容量和基础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截止目前与海上风电相关的发展政策,随后指出了我国海上风电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海上单桩风力发电平台简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欧洲已经进行商业化运作的独立桩双段结构,桩基础采用带有过渡段的单桩。塔架上的风力发电机采用丹麦Vestas公司的V80风力发电机。参考DNV-OS-J101和API-RP-2A中的工作应力设计法,进行结构静力、桩基础的承载力,涡激振动、疲劳寿命,结构动力学等分析。静力分析分析极端环境下的组合工况;桩基础主要计算桩的轴向承载力和校核水平承载力,并采用有限元模型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涡激振动分析主要考虑不同风速下塔架的升力以及引起的横向振动;疲劳分析根据涡激振动分析的结果利用S-N曲线对基础寿命进行了评估;动力学分析求出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并进行了波浪力作用下的瞬态历程分析。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随着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钢-混凝土混合高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明确海上风电机组中钢-混凝土塔筒转接段的力学性能,以160 m钢-混凝土塔筒转接段为原型,开展了1∶3的缩尺模型试验,并用ABAQUS建立了混凝土转接段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转接段的力学性能优异,在0.3P、0.5P和0.8P的循环加载过程中试件始终处于线弹性阶段,在静力加载过程中混凝土转接段与底部之间的界面分离量很小(在0.35 mm内)且实际观察中法兰环没有出现开脱现象。缩尺试验结果表明转接段部分结构设计安全可靠。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转接段在进行1.3P的超载加载后,裂缝继续发展(相比1.0P加载),转接段外侧的高应力区集中在试件底部,转接段的抗超载能力强,结论可为同类转接段提供力学性能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在阐述海上风机基础的种类和特性的基础上,介绍风机基础的设计要点,包括设计流程,设计的外部环境分析以及风机基础的选型等,分析各个设计阶段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13.
14.
针对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的双馈异步发电机,构建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结合风力机 输出功率与转速关系,采用速度负反馈控制代替有功功率负反馈控制,简化了调节器参数的工程设计过程.将有功和无功控制上的耦合项通过前馈补偿实现了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功率解耦控制.利用双馈异步电机运行可逆性,通过双馈发电机运行状态的转换实现了风速跟踪控制过程中最大风能捕获的快速跟随性能.基于仿真软件构建仿真模型仿真进行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最大风能捕获控制和功率解耦控制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控制策略和参数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某型沉垫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总体参数及性能、沉垫设计和船体布置,并结合海上风电施工作业的要求,分析在设计该平台时需要考虑的一些特殊因素。该平台针对海上风电施工作业所进行的特殊优化布置,可为类似风电安装平台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上风电机组运维需求,设计海上风电运维船的小型化波浪补偿登乘栈桥。进行登乘栈桥的总体设计、力学分析和软件设计,并对登乘栈桥的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进行的设计可满足海上风电运维船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要求,保证人员与物料的安全和作业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3 200 t风电安装船的总体布置及主要功能,针对柴油机驱动的全回转舵桨的动力推进装置、自动化的电站系统、风电机组DP1(动力定位)安装定位系统、风电机组的浮式运输系统和船舶座底配套高压冲洗水系统方案进行介绍与分析,从而描绘出该船在机电系统设计方面的特点与亮点。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