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启示录     
蓝河 《车时代》2011,(12):20-21
在曾经显得发展迅速的自主品牌比亚迪遭受重创的同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我们应该如何发展自主品牌?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还需要什么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2.
非常6+1     
《汽车杂志》2010,(3):258-259
瑞麒 G5 什么来头? 在中国汽车飞速成长的年代,奇瑞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自主品牌发展有脚步,从早期的抄袭,模仿,购买老旧平台,到自主开发动力,底盘与造型,奇瑞甚至在2009年开启了多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3.
徐倩 《轿车情报》2010,(6):124-124
长安已由去年的中国汽车企业排行第四上升到第二了.请问您认为未来中国汽车自主研发会如何发展?徐留平:关于汽车排名,长安没有特别追求。排在第三还是排第四都没关系,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自主品牌的水平提高,把我们合作发展的水平提高,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我们在自主品牌方面要下大力气,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拓展。重型车我们也会有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期“车主说车”的执行周期,正逢新中国60周岁的生日。回望祖国60年的建设成就,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就包括了长城汽车。长城品牌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自主汽车品牌进步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缩影。虽然在很多方面自主品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态度决定一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长城炫丽车主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见证。引用一位车主的话来说:看到了炫丽,我们可以相信,自主车型必然会用品质筑起品牌的长城。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乘用车的价格平均降幅达4%左右,这个数字在2008年的汽车市场继续降下去,丧失了价格优势,自主品牌靠什么生存?销量背后的微利或无利,自主品牌靠什么发展?转型之后,面对更高一级的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变得更小,品牌成为更重要的购买理由,我们与合资品牌的技术差距却仍在拉大。  相似文献   

6.
在前不久的上海汽车展上,自主品牌厚积薄发,新品迭出,与国际汽车巨头分庭抗礼,中国汽车终于走上了自主品牌之路。然而,这条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注定是不平坦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6月初在昆明出席”西部车业论坛”期间,笔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请他就当前汽车自主品牌开发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汽车情报》2007,(10):14-15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发出了许多自主品牌车型,2006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产品也应运而生。但是,当我们为此而感到备受鼓舞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技术还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怀着乐观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但是往往越是乐观眼前的现实却越,是残酷,甚至和朋友们聊起与车有关的话题,说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外国的某某性能猛兽、某个厂商的全球化车型、抑或是某些外资品牌媒体试驾的大场面。其实相对来说自主品牌并不是那么差强人意,清醒和冷静地看待它们,也是—种默默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毅 《汽车杂志》2007,(8):58-58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奇瑞汽车公司,7月4日与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克莱斯勒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奇瑞为什么要和克莱斯勒合作,这种合作对于奇瑞的自主品牌和开拓国际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签约仪式之后,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接受了《汽车杂志》的专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马亮 《时代汽车》2007,(10):62-64
将自主品牌的汽车联合到一起,在中国东南部地区进行一次万里巡游展示,其目的就是要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展示自主创新的成就。一路上,这些车的表现怎么样?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评价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Q各位老编:您们好!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1.中国自主品牌路在何方?2.中外零部件差距在拉大,为什么?3.国外技术路线尚存三大隐患?4.中国推动自主品牌往哪方面发展?5.我们的零件在国内有立足之地吗?6.世界上有哪10款车是维修费用较高的高档车?最好附图。7.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汽车有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杰 《轿车情报》2012,(5):90-93
自主品牌的潜力到底有多少?来看看近年他们推出新车型的配置就可见一斑了。涡轮增压、无级变速、双离合。这些本属于合资品牌的专利已逐渐被自主品牌消化吸收。且不论这些装置的质量如何,至少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进步,而且它们的车价足以搅乱细分市场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3.
《汽车杂志》2012,(5):62-64
一则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询意见稿,上榜车型全为自主品牌,引发圈内强烈关注,自主品牌的春天要来临啦?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于国内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华晨、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的破茧发力到一汽、上汽和东风等国内"三大"公司的"火速入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力量已经由"星星之火"发展到了"燎原之势"。展望已经到来的2007年,国内自主品牌是否能在合资军团的夹击下突破重围,取得长足的发展呢?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成长又将面临怎样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如今,我国进一步强调自主发展,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业创建自主品牌进入到新阶段,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能不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有自己的商标?或者能不能出现中外合资双方均拥有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双方均拥有知识产权的商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跨国公司的这部分剔除,那这1800万辆还剩多少?自主品牌的汽车又是多少。即使认可1800万辆,依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我国的汽车业还只是“大”而不“强”。  相似文献   

17.
王黎民  孙洁 《轿车情报》2007,(12):110-117
通过上一次群英会的对比,我们很欣然的看到自主品牌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懂得进步是大家都有的,本来就技高一筹的合资品牌,会不会将差距越拉越大呢?舒适与运动相互排斥的一对矛盾,谁能把它们中和的最好,谁就是高手。遗憾的是,很少有一款杰出的车型能让我们真正满意。既然难求圆满,那我就退而求其次,将这四款车型分类对比,捉对厮杀,;将运动与舒适分开对比。自主挑战合资,谁会是最后的胜者?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的强劲增长,再次显示了摩托车的价值所在:强烈而不可抑制的顾客需求。事实上。这也充分地说明,只要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是有市场的。因此,可以毫不怀疑地说,存在即合理就是真理。同样,存在就是一种价值。 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摩托车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然,最大的变化有两点: 一是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摩托车由单纯的使用价值需求上升为高品质的精神价值需求,品牌化趋势明显; 二是由单一的国内市场到全球一体化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 也就是说,变化中的摩托车市场正在迎来崭新的时代,今后的竞争将发挥“森林效应”.即在一片树林快速成长为森林之后,成长较慢的树就会因为缺少阳光而死去。因此,要适应今后的竞争,就必须拥有一种具有顾客需求、认可、忠诚和依赖的价值。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明白:一、我们来自哪里?二、我们要做什么?三、我们要怎么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中国汽车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如何发展自主品牌?这些问题在业内近几年可以说争论不休。从理论层面上,这些问题的多角度认识无论怎么看都自有道理,但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在认识的矛盾漩涡中把握好前进方向,却是“性命攸关”的。上汽作为国内合资企业最多的汽车大集团,如何处理合资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刘远 《轿车情报》2011,(6):203-203
捷豹品牌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Julian:我所在的部门负责捷豹汽车2014年-2020年款的开发,对于我们母公司塔塔汽车而言,他们对于捷豹汽车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于捷豹未来的发展,也是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来关注各种不同的车型,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捷豹这样一个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