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各个汽车制造厂在中国推出的新车每年也多达几十款,上海大众作为国内最早的合资汽车企业之一:相对于一些新生力量而言:推出新车的步伐并不算快;但与昔日桑塔纳一统天下的时期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从1985年起.上海大众开始生产“桑塔纳”;至1995年“桑塔纳2000”投放市场.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才有一款新车问世,直到2000年6月;上海大众推出中高档轿车帕萨特才真正标志着上海大众加快了新产品推出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期,由于上海宝钢的崛起,给中国冶金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今,宝钢冷轧产品为了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大打翻身仗已步入了第六个年头,而为上海大众生产“桑塔纳”轿车专用板,屈指数来也已4年有余了,加之其它中外合资和国营大中型汽车制造业需求量的骤增,使中国自制汽车用板向质量更高、批量更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萨克斯(SACHS)作为德国大众的原配套供应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上海大众生产桑塔纳系列轿车,萨克斯产品就成为桑塔纳专业配件。从此萨克斯在中国大陆售后市场就是优质汽配的代名词。在促进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发展战略中,萨克斯不遗余力地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合作尝试,如减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国际资本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巨大的腾飞,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由于自主品牌滞后,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仍步履维艰。因此,反思其原因,寻找其症结,以求对症下药.跨越障碍。在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合资布局的今天,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的任务乃是,在全面合资的基础上,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加快自主开发技术能力的培养,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使中国汽车工业步入自主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5.
概要回顾了上海大众10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经验,对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产品改进、扩大轿车品种,推出桑塔纳旅行车、豪华车作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轿车的成功事故,最扣对上海大 为今后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提出设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年之前,合资自主在普罗大众眼里还是一个十足的怪胎,但是一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发现,合资自主将是自主力量的"第三条道路"——也是最有实力和可能接轨先进汽车技术的一种道路。王浩良一直在说,南汽开启了中国汽车的"第三条道路",这话有道理,但是从自主的角度来说,南汽购买MG罗孚资产,只是左脚跨出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7.
南辰 《汽车电器》2005,(10):58-58
上汽股份与上海变通大学、同济大学于2005年8月26日签署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汽股份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开展新能源汽车“控企合作”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以上汽股份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全面提速。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成员之一,上汽股份在“十五”期间已经通过“校企合作”在新能诼汽车的研发领域取得一定成果.成功试制了二甲醚城市客车、混台动力城市客车、燃料电池MPV等概念样车,实现了桑塔纳3000型LPG单/双燃料轿车、申沃CNG城市客车、桑塔纳CNG两用燃料轿车等批量投放市场,在节能汽车,替代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十一五”加快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汽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了50多年后,人们突然发现,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事实上,早在1997年,  相似文献   

9.
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随着整车制造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图1所示,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致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是依靠原有基础的自主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主要以商用车零部件为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只能与规定的整车企业配套;市场需求的规模有限,产品制造与质量水平不高,基本上没有研发能力。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是依靠自主力量引进国外设备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以上海大众公司合资生产桑塔纳轿车为代表,开展了大规模的国产化替代工作,培养了一批中…  相似文献   

10.
《重型汽车》2012,(1):7-7
2012年2月18日,福田汽车与德国戴姆勒的合资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总投资额63.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6亿元人民币,福田汽车和戴姆勒双方的股比为50:50;将以中国为运营中心,执行双方全球合作业务的管理决策、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等中心职能,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开启了中外合资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Q: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历来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同台竞技,此前都是合资品牌占多数,今年来的自主品牌数量最多,占40%。请对比评价下自主品牌发动机与合资品牌发动机?发动机的开发,跟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一样的,有一个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的过程。随着我们整个汽车工业研发能力的增强,发动机的研发能力也在增强,跟合资品牌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现在自主品牌好多优秀发动机产品,一点也不比全球的发动机差。  相似文献   

12.
汽车界一股新兴势力正在蓬勃崛起,这就是合资自主。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国家对发展自主品牌的扶持方式之一。相比海外汽车生产企业,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基于合资公司的优势,通过购买外资企业的技术或合作开发有助于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积淀。文中概述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初期合资自主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主动安全系统在当下的进口与合资高端车型上已有了一定的普及程度,这也是汽车发展让行驶更加安全的大势所趋,但在这款红旗H7之前还并未有自主品牌厂商涉及到这一领域,此次德尔福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合作,将德尔福的主动安全系统成功应用在一汽自主开发的新一代红旗轿车系列H7上。  相似文献   

14.
蒋励 《汽车与配件》2007,(20):34-37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二十年的合资合作,汽车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中国汽车工业当初所追求的以市场换技术,从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导致原有自主开发能力减弱、产业发展面临“空心化”的危险。有介于此,新颁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着力增强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引导汽车产业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的力度,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的产业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第一辆车买,第二辆车学,第三辆车造”,这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越过了买车和学车的阶段,正在致力于“造车”。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强调自主开发,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胶着拚杀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向何处去?是继续走开放竞争的道路,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还是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建成一个自成体系、自我满足的完整汽车工业?围绕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业内对这一问题有各自的说法,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汽车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张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走第三条路.即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6.
《汽车导购》2007,(7):58-65
汽车市场的火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主品牌较过去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不仅仅表现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从研发设计能力、产品制造工艺、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以及涉足海外市场等方面都让人感受到了自主品牌崛起的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近几年来国内自主品牌发展迅速。然而,快速成长的背后,核心技术能力的匮乏,成为限制其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并发展核心技术能力?不同的企业在探索不同的发展之路。现代汽车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国内车企参考。从技术引进到独立研发,从造型设计、车身设计到动力总成、底盘系统,现代汽车通过与国外技术公司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合作,获得了技术积累。本期"东方时评"指出,汽车企业要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积极利用外部资源,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发展之路。本期杂志我们将重点关注智能化汽车照明技术。在能见度较差的夜间、黄昏或黎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远高于白天。因此,  相似文献   

18.
依据品牌的三个属性,确定合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本土开发、知识产权归己所有且又在中国注册的品牌,就是合资自主品牌。推动合资自主品牌发展,有利于中国汽车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乎合资企业的根本利益。因为只有通过具体的品牌建设,合资企业才能有效培养研发能力和更好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和发展合资自主品牌,可以扫除原来合资企业遇到的开拓海外市场的相关障碍,有利于其实施海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大众和广州本田等合资汽车公司谋求大力自主研发的时候,福特全球策略的调整更多了一些独辟蹊径的意味。敏锐的记者们已经发现2009款福克斯上市的宣传词语细节的变化,福克斯从刚进入中国时的  相似文献   

20.
蒋涛  仇克 《上海汽车》1998,(12):22-25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上海汽车工业的深刻变化和长足进步。详细介绍了上海大众轿车合资项目成功的经验,包括项目的提出、合作对象的选择、车型的定位、国产化、营销与社会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