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简单介绍国内外燃料电池轿车开发现状和燃料电池汽车动力及其电控系统架构定义后,结合上汽在燃料电池整车开发项目中积累的经验,从整车布置、整车热管理、整车与动力系统的参数选择与优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优化及其控制算法的实现、制动回馈及电驱动系统的综合控制等方面阐述了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氢燃料电池汽车试验验证体系,通过分析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构型、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车载氢系统技术特点,提出了零部件、系统和整车级试项目,初步构建起燃料电池汽车的试验验证体系,从动力经济性、整车安全、热管理、电子电器、振动与噪声、可靠耐久维度进行分析,梳理出燃料电池汽车试验货架1 618项,其中系统及零部件1330项,整车级288项,针对重点试验项目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表明氢燃料电池汽车试验验证体系对项目开发验证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已经在上海启动,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安全要求》的两项基础性标准将于2008年完成。此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口上汽股份和同济大学等机构和企业的10多位高级科研人员组成了专门项目组,  相似文献   

4.
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智能充电能量分配策略,改善了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该策略在维持高压电池SOC平衡的前提下,根据整车需求功率,发动机和中混电机转速,结合各动力总成部件能量传递的效率,以系统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为原则进行扭矩分配优化。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比普通瞬时优化策略提高了整车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燃料电池汽车频繁过度放电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需求模组功率过高急剧增加经济成本的问题,以燃料电池汽车结合动力电池模组的方式,提出了基于微小变量模糊逻辑控制的燃料电池补偿动力电池放电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模型。通过对ADVISOR进行二次开发优化,仿真验证了所制定的电-电混动模型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保证了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又以汽车结束行驶时系统总的能量利用效率为优化目标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基于微小变量模糊逻辑控制的电-电混动新能源汽车动力性满足要求,经济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目前整车企业厂灯具产品的开发现状进行了描述,总结出整车企业灯具产品开发的四项核心能力,并结合一些开发实例对每项能力进行讲解,明确了工作原则和工作内容,为整车企业汽车灯具产品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行韭进入买方市场的今天,以营销理论为指导的汽车企业更关注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汽车配置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因素,成为整车企业产品企划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以顾客感知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结合AIDMA顾客购买行为模型,针对汽车配置的独有特点,建立汽车配置感知系统,为汽车配置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8.
MathWorks(迈斯沃克软件)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科学计算软件企业之一.迄今为止,来自全球各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借助于其产品进行加速研究、创新和开发,该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航空国防、汽车电子、通讯半导体、能源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 2013年6月,MathWorks公司与众多合作伙伴召开2013MathWorks中国汽车年会,汇集了来自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工程师共计200余人,与会人士一起交换观念、分享使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基于模型设计的成功故事.会上做主题演讲的企业有上汽捷能、潍柴动力、联合汽车电子、里卡多、大陆汽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MathWorks也将最新技术集中展示:包括AUTOSAR解决方案、电池建模、主动安全控制、电机建模等.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在燃料电池汽车阳极系统采用阳极喷射器(In-jector)技术调节氢气流量的方案;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用4个凸轮控制阳极喷射器4个喷嘴的开启时刻及开启时间长度的控制策略及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相吻合,为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整车供氢系统控制策略开发储备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根据欧洲车系整车企业产品开发流程,结合笔者在上海汽车对英系车开发的一些经验,对车用电池仿真和供电系统设计应用及基本原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网关是汽车不可缺少的信息枢纽,在汽车开发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利用网关对汽车信息的处理能力,结合快速原型硬件系统,利用基于模型的开发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在汽车台架测试和整车试制过程中的程度调试作用。文章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算法程序,利用dSPACE公司的RCP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开发网关模型并集成控制算法,采用其配套的上位机测试和监控软件Control Desk进行程序的测试。本文开发的网关模型通过了台架测试和整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此网关开发平台可以很好的满足汽车开发过程中网关及部分控制器算法的实验验证需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品供电系统的电量平衡性能直接影响整车成本及用户使用感受。基于某款轻型商用车开发验证实例,结合轻型商用车产品定位及使用特点,从整车电量平衡试验设定、测试要求、评价准则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针对该车型在较大功率负载下整车电量不平衡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管理系统的研究在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开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国家"863"项目中燃料电池汽车几种不同的整车热管理方案进行了研究,计算出不同设计方案下FCE、PCU散热器和空调冷凝器的散热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较优的热管理系统散热方案,同时介绍了热管理控制策略.研究结果对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整车制动系统开发需要,利用MATLAB平台开发了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仿真软件。该软件用户界面和模块化设计方法可有效缩短开发时间,提高设计效率。并以上汽赛宝车为例,对该软件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快速开发新产品,是一个汽车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文章介绍了1:1整车外部验证模型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整车外部验证模型的功能以及总体设计方案。对于汽车开发阶段的整车模型制造,特别是整车自主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功能,能量回收对汽车的制动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同行线控制动系统产品的分析,文章设计了一款新型电子制动助力器,并从整车层面构建了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子制动助力器、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器、电机控制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以整车目标制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车速和驱动电机状态参数为输入变量,以目标液压制动力和目标电机制动力为输出变量,搭建了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模型,并将其嵌入AVL Cruise整车模型,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制动能量回收效果,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工况下的能量回收率达到12.8%,续驶里程贡献度达到15%。文章的研究可以为电动汽车的线控制动系统产品及其能量回收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上汽大通基于上汽集团前瞻技术成果优先部署燃料电池车产业化的战略,并取得了累累硕果。上汽大通参与8份燃料电池国标制定、连续16年坚持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发布34份燃料电池汽车企业标准、获得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312项、累计投入开发费用超过10亿元。第十五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上汽大通举行了以"智科技致生活"为主题的发布仪式,宣布中国首款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宽体轻客FCV80正  相似文献   

18.
在正向仿真软件CRUISE平台上搭建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模型,根据逻辑门限值的控制算法,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环境下开发整车控制策略。通过对仿真试验结果的分析,所搭建控制策略满足整车性能的需求,实现车辆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维持电池SOC状态平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证明所开发的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正向仿真平台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多功能性,对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背景下,汽车硬件趋于同质化,而软件驱动着行业创新。汽车功能复杂度在不断提升,当下的汽车研发也更为注重用户需求和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整车的开发已从“硬件导向”向“功能导向”转型。文章从汽车软件开发的几种模型入手,特别对比了V模型和敏捷开发在当前几大车企整车开发中的应用,针对流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V型框架的敏捷开发新模式,从功能层面监控和管理整车开发进度,以功能成熟度作为评价标准,实现产业变革下整车开发与管理流程的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20.
汽车仿真软件CRUISE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汽车仿真分析软件CRUISE的基本功能。根据伊思坦纳商务车的结构,在CRUISE软件中设计了整车模型,输入发动机和变速器等部件的性能参数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可以为企业开发汽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