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维修保养体系(CWBT)是将传统的船舶设备管理与当今国际上先进的船舶设备管理方式相结合,形成集计划、管理、指导于一体的一种新颖、科学、实用的船舶设备管理模式。建立CWBT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有助于CWBT的推广,有利于船舶维修管理水平的提高。章阐述了CwBT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结构,重点介绍了维修计划功能的实现和利用ADo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某声学特色教室内,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智能设备、电教设备、声学传感器接入统一数字平台进行展示和管控,最终成功减轻了学校管理负担,并获取日常教学的声环境大数据用以复盘分析。文章从功能设计、平台架构、关键开发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智慧声学教室方案设计原理,并探索相应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定位技术的新型船舶通过船闸模式,整个过闸系统的建设不涉及任何外场设备,只需船上安装一个存储船舶信息的电子标签。系统开发完成后,船闸不需要建设任何基础设施,便可实现快速部署和低成本推广,整个系统实现集中维护,船闸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宋帆 《交通科技》2001,(6):32-34
目前,京杭运河两岸改建船舶十分普遍,方兴未艾,一些个体滩涂船厂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迎合船舶所有人要求随意改建。船舶检验部门必须从改建源头入手,严把船舶质量关,促使船舶具备安全航行技术条件,将改建船舶的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不合格船舶流入运输市场。以150t钢质敞口货驳的改建为例,对其结构加强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沿海船舶排污行为,限制船舶油类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域环境,交通部于2007年5月1日颁布实施了<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根据<规定>要求,分析了对船舶排污设备实行铅封管理的必要性、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一种双网口多功能数字车牌识别仪主要技术方案,介绍了该设备的系统构成和应用情况,它既能将车道信息动态实时叠加到数字图像并实时上传数字存储设备,又能为车道软件提供有字符叠加的数字图像,它利用双网口将收费网络和监控网络隔离,它既能捕捉数字车道图像分析出车牌信息,还为收费和监控系统提供了数字图像。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及时开展纯电动汽车汽修教学培训以布局汽车后市场人才储备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纯电动汽车电压高、电路复杂、组成特点新、故障案例少,导致汽修培训危险性高、教学内容复杂难懂、实车损坏率高、教学资料匮乏等,限制了电动汽车汽修教学培训的高效开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日益成熟的虚拟三维可视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教育教学之中,但在纯电动汽车汽修教学培训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实现纯电动汽车结构原理的立体化展示,让学员在高沉浸感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进行零危险的拆装练习,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降低了学习难度和实车硬件磨损成本,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涛 《中国电动车》2006,(10):168-169
本文以50多名健身操学员为研究对象,以整体式学员情绪问卷,教学情境问卷为研究工具,以及对个别学员进行访谈,经过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健身操教学情境中教练情绪对学员的影响,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驾驶园》2014,(4):60-61
<正>3月15日,北京公交驾校举办了"3·15"大型安全驾驶技巧分享活动。此次活动围绕交通安全三大项目:老学员——破解史上最严交规;老驾驶员——回炉练技术;在培学员——扎扎实实学技术。活动现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向学员传授驾驶技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船舶内燃机排气废热的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探讨了其应用在船舶空调中的可行性及相应采取的吸附床的强化传热、传质方法,并将其与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尽可能缩短船舶在港的停留时间是提高港口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合理高效的拖船作业流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港口拖船作业实例,对拖船的配备,船舶与所需拖船的匹配规则等进行了分析,基于eM—Plant软件,建立了具有阶层结构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中的拖船设备利用率进行了讨论,为可能的改进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宏观均质模型无法反映多尺度、多相和多组分对沥青混合料细观非均质影响的局限性,从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方面构建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以实现对路面性能的精准分析、调控和优化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在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对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数字提取和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总结了一套基于图像技术和人工随机生成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数字表征方法,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组成的评价方法,总结了沥青混合料数字孪生模型中细观结构特征参数,进而详细描述了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模型在宏-细观性能关联中的应用,最后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发展趋势、模型构建、参数表征和性能评价方面进行了展望。相关工作可为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技术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3.
南京依维柯S系列轻型汽车电器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仪表,全封闭接插件结构。主要电器元件均采用了先进的制造技术。电源采用12伏免维护蓄电池,线束以不同颜色及数字表示,整个系统可靠性好、通用性强,便于检查及维护保养。结构特点依维柯S系列轻型汽车的电气系统,主要由电源设备、  相似文献   

14.
桥墩防船舶撞击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桥梁日益增多,船舶吨位日益增大,船舶航速也越来越快,这将给桥梁的安全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桥墩防船舶撞击问题的研究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意义.目前中、美、欧洲等国的设计规范均对桥墩防撞设计做出了相关规定,然而分析发现:各国规范仍大都采用简单的静力设计法,没有反映出船桥碰撞的冲击动力本质;近年来,船桥碰撞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重大桥梁工程船撞设计专题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工程师使用则极为困难,很难推广至一般桥梁设计.鉴于此,从桥墩自身结构和桥墩防护结构两个方面对桥墩防船舶撞击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提出了船桥碰撞冲击动力学理论研究的三个设计因子以及相应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5.
由于通航环境条件突变或船舶自身操纵设备异常,常会导致船舶失控。文中应用已有的船舶失控漂移模型,结合重庆白居寺大桥桥梁选址及桥区水域船舶通航环境条件,对船舶在过桥航行过程中,在不同风流条件下发生失控险情,对桥梁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计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数字经济模式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在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字经济对优化和完善经济结构的积极作用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论述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水平的关联性,并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各级人力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在船舶通信导航中,有效促进了船舶综合分析处理能力与运输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在船舶通信导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并提出了船舶通信导航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能够推动船舶导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跨径桥梁结构的计算理论和建造技术得以不断完善。国内许多交通主干道的线路,设计了跨越大江、河流、海湾的大桥,也设计了跨越大陆与岛屿之间的大桥。同时,船舶运输行业迅猛发展,船舶交通繁忙,大吨位船只日益增多,撞击力大,一旦出现撞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由此需要设置防撞装置。目前防撞装置的计算尚未成熟,直接影响了对防撞装置使用有效性的判定。该文仅对湛江海湾大桥主桥墩柔性吸能防撞装置的受力计算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在各个行业中都对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讲解与实践过程得到了更加高质量的衔接,并且很好的弥补了以往实训设备较少、实训场地受限等不足,使得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本文则将对汽修专业教学现状以及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汽修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一定的探讨,希望能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的汽车维修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修理,而是机械和电子一体化的修理。我们利用报废车辆设计制作本田电控发动机实验台架的目的是减少外购设备开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通过此实验台,学员不仅可以了解电控发动机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通过实物认识各传感器及执行器的位置,并可直观地看到各传感器。通过检测口用示波器能进行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的波形检测,能进行故障设置,学员可以在实验台上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各元件的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