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叠合梁合龙段主要由钢主梁单元、桥面板单元和湿接缝组成,合龙段的施工对桥梁线型及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澜沧江大桥合龙段温度合龙法研究与施工分析为依托,从大桥的实际施工和环境入手,通过现场实际施工的应用,对温度合龙法进行施工分析,为后续工程合龙段合龙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万华 《中外公路》2011,31(4):104-107
合龙段施工是大跨斜拉桥主梁施工的关键环节,文章以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超长合龙段的中跨合龙施工为例,介绍该桥主梁合龙段全新的施工技术,提出了全新的施工理念,即以精确控制合龙缝的中跨合龙思路取代以往精确控制合龙口的中跨合龙思路,取消了梁端配重和劲性骨架锁定措施,简化了施工过程,降低了合龙施工难度,优化了合龙段的长度设计,同时实...  相似文献   

3.
毕都(毕节—都格)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中跨合龙时,根据合龙前中跨钢桁梁安装误差情况,对主桥中跨合龙特点进行分析,制定合龙口误差调整措施并进行调整措施影响敏感性分析,确定中跨合龙方案为压重调整、主梁顶推及临时锁定、局部调索、多点配切合龙,按照该合龙方案调整合龙口状态,使合龙后中轴线偏差小于2cm、中跨合龙段线形偏差小于3cm,顺利实现了中跨精确合龙。  相似文献   

4.
先中跨合龙后边跨合龙的非对称悬浇连续梁桥,由于其特殊的浇筑及合龙方式,受力较为复杂。现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合龙误差、合龙温度及合龙配重对桥梁成桥状态时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合龙误差对桥梁成桥线性影响较为显著,较理想状况下位移可增大一倍左右;合龙温度会对桥梁支座产生顺桥向位移,施工中需提前设置预偏量;对中跨进行合龙配重可以有效减小墩顶不平衡弯矩,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嘉绍大桥主航道桥是世界上首座六塔、双幅、空间四索面斜拉桥,全桥共有7个合龙口,合龙方案复杂.针对传统温度合龙工艺所存在的问题,基于几何控制法理论,首先给出了一种新的合龙工艺——几何合龙;其次介绍了合龙口姿态调整的计算方法及主航道桥选择几何合龙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几何合龙工艺在嘉绍大桥实施时的操作要点.几何合龙技术可消除合龙时的温度附加效应,保证既定的合龙时间.实测数据表明采用几何合龙方式的嘉绍大桥主航道桥合龙后主梁线形平顺,误差较小,施工控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理论分析,以湘西自治州矮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桥梁软件BRanalysis建立不同合龙顺序施工控制的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合龙顺序对桥梁结构位移和应力的影响,探索该桥合龙的一般规律,提出合龙的可行性方案,并根据该合龙方案对合龙段做相关的计算,确保该桥的合龙顺利进行,为今后该类桥梁的分析、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礼忠 《上海公路》2012,(2):110-113
崇启通道工程(上海段)V标跨规划大堤段大跨径连续梁采用挂篮悬臂现浇施工,设计采用先中跨合龙再边跨合龙的合龙方式,给合龙控制带来较大难度。为此从计算参数选定、模拟仿真计算、现场施工控制、合理选择合龙方法等方面着手,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加强线形控制,确保桥梁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8.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为(110+236+458+236+110)m的斜拉-连续组合体系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有索区主梁采用悬臂拼装方案施工,无索区主梁采用整体吊装方案施工,两侧次边跨及中跨均设1个合龙段。为保证主梁合龙施工精度及质量,结合结构体系特点,次边跨合龙采用顶推+配切合龙的方法,按照先合龙、后张拉合龙段斜拉索的工序进行合龙施工;中跨合龙采用配切合龙的方法;在合龙施工中,采取了免压重合龙观测技术,并采取折线配切方法进行合龙段精细配切。该桥主梁合龙后,次边跨及中跨合龙口最大高差分别为6mm和1mm,轴线偏差均在5mm以内,焊缝宽度均为10~15mm。实践结果表明:该桥合龙施工技术切实可行,施工简便,合龙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9.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主桥为主跨580m的双塔三索面连续钢桁梁斜拉桥,主桁采用空间三片桁架结构,桁高15.0m,节间长14.5m,主桁间距14.0m。主桥共设中跨、边跨2个合龙点,先合龙中跨,再合龙边跨。根据边跨合龙前的钢梁安装架设状态,对主桥边跨合龙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制定了各项合龙措施,通过合龙措施的敏感性分析,确定边跨合龙方案为起顶5号墩支座,回落7号墩支座。按照此合龙方案调整合龙口状态,使里程偏差≤2cm,轴线偏差≤1cm,竖向高程偏差≤3cm,顺利实现了边跨无应力合龙。  相似文献   

10.
宁波中兴大桥为(64+86+400+86+64)m的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中跨有索区钢箱梁采用悬臂拼装方案施工,设置一个合龙段。为保证主梁合龙施工精度及质量,结合结构体系特点,中跨合龙采用配切合龙法。在合龙施工中,采取了免压重合龙观测技术、折线配切方法进行合龙段精细配切,并采用对拉螺栓对合龙段主梁快速临时锁定。该桥主梁合龙后,中跨合龙口最大高差分别为6 mm,轴线偏差在9 mm以内,焊缝宽度均为10~17 mm。实践结果表明,该桥合龙施工技术切实可行、施工简便,合龙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1.
广州鹤洞大桥主桥斜拉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鹤洞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双主梁混合体系斜拉桥 ,主跨为 3 60 m工字钢混凝土叠合梁 ,边跨为1 44 m预应力混凝土梁。本文主要介绍该斜拉桥的工程概况、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控制等主要参数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上海泖港大桥主桥为主跨225 m的双塔平行单索面钢塔钢箱梁斜拉桥.该桥采用塔梁固接、塔墩分离的结构体系,主梁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桥面板+UHPC 的组合.以此项目为背景,探讨钢箱梁斜拉桥的制造、安装关键工艺技术.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庆嘉悦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嘉悦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面Y形矮塔斜拉桥,桥梁主跨跨径250m,主桥箱梁采用单箱单室大悬臂结构形式,介绍大桥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不对称孔跨转体斜拉桥,同常规斜塔桥相比其施工控制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需关注其结构支撑体系、下塔墩截面设计、穿塔段构造、转体系统等问题。文中以跨庐山站立交工程主桥99 m+244 m+110 m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例,通过对结构体系、下塔墩截面形式、转体系统的对比分析和塔墩梁固接构造处的受力分析,选择塔墩梁固结体系、双薄壁下塔墩设计、钢绞线拽拉式转体系统,以及合适的塔墩梁固结段构造,主桥采用BIM正向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长江大桥工程主通航孔桥为一座主跨730 m的双塔双索面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桥面上除公路交通外还有轨道交通,无论结构形式还是气动外形都比较新颖和复杂.通过节段模型试验、大尺度涡振试验、气弹模型试验和拉索人工降雨试验等各种现代风洞试验方法,从静风稳定性、颤振稳定性、涡激共振性能和拉索风雨激振性能等方面检验主通航孔桥斜拉桥结构的抗风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上海长江大桥主通航孔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92+258+730+258+92) m,采用5跨连续全漂浮体系.梁体采用分离式双主梁形式,单个箱梁为扁平闭口流线型结构.介绍箱梁制造、整体转运、现场安装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赣州飞龙岛大桥斜拉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州飞龙岛大桥为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跨150 m,主梁采用钢-混凝土混合梁,主塔采用A字弓形曲线塔,造型优美。重点介绍该斜拉桥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8.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桥址处自然环境条件,主桥采用主跨816 m双塔双索面六跨不对称混合梁斜拉桥;桥塔为双柱H形,北塔采用双圆形分离式基础,南塔采用矩形分离式承台+群桩基础;主梁采用分离式双边箱梁结构,中跨和北边跨采用扁平钢箱梁结构,南边跨采用PC箱梁结构,钢-混凝土结合段采用带钢格室的部分连接填充混凝土方案;斜拉索采用外缠PVF氟化膜的高强平行钢丝索,除桥塔附近几对大倾角斜拉索直接锚固在混凝土塔壁齿块上外,其余均采用钢锚梁锚固型式。  相似文献   

19.
孟莎  高芒芒 《桥梁建设》2008,(1):1-3,40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三主桁三索面斜拉桥,上层为公路6车道,下层为4线铁路,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 km/h.介绍了该桥动力计算分析的方法、内容及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内蒙古全公路网的逐年完善,相对应需要养护的桥梁也在按照一定的数量增加,使桥梁管养部门的工作日趋繁重,桥梁养护所需资金不断增加。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运用于桥梁管理工以此实现减轻相关部门工作量和达到节约养护资金的目的,项目组开发了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即BMS(Bridge Management System)。本项目研发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记录高路公司所辖路段桥梁基本信息的信息库,通过桥梁信息系统的WEB端配套的手机APP端实现桥梁的巡查,将巡查信息上传到信息系统,在桥梁信息库的基础上实现桥梁自动预警,桥梁信息系统可以根据桥梁检测情况对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并根据桥梁技术状况信息系统给出合理的养护方案。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建设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如全球唯一标识、面向对象的编程、双缓冲、数据更新等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已经成熟,采用这些技术可以确保建立的桥梁养护系统更加的先进和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