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市场秩序的特征、功能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排污权交易市场秩序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和谐、竞争适度、收益共享的环境资源配置状态和利益关系体系。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秩序的关键是对排污权进行立法等必要的法制建设、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政府管制以及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利益关系的和谐,以便消除各种经济主体之间、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各种社会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保障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有序性,从而实现利益和谐。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大学内部的两种基本权力形式。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两种权力之间的尖锐矛盾。在分析两种权力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矛盾的具体表现及本源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落实依法治校策略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实施,做好《章程》核准工作、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明晰学校内部治理权力分配。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重点。《共同治理》一书借鉴现代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等理论,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大学治理结构,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化,提出“大学组织定位一大学权力结构一大学共同治理”的分析思路和改革逻辑,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理论及其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2014年评价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科研产出评价,完善大学分类评价机制,注重大学社会声誉影响。在对全国2427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其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缩小地区差异需循序渐进;一流大学竞争激烈,重点大学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理工类高校优势明显,民族类、艺术类和体育类高校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6.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一种广义上的公共权力,由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及其内在规律所决定,这种公权力具有自治行政、国家监督的特性。法律授予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容和范围,实质上是国家对高等教育规律的确认,政府不可以任意予夺或僭越。高校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到“实处”是多重因素的结果,就民办高校而言,在法律层面失之具体,规章层面管控过多的制度安排下,既与相关行政部门的权力边界限定缺位以及政策与法律抵牾、行政治教一以贯之有关,也与对现代大学制度本质认识滞后及对民办教育的歧视有关。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道阻且长”,其主要障碍是:教育政治化的意识形态依然存在;行政管理惯性力量强大;控制型管理体制机制变革缓慢。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城市交通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交通治理模式变革方向与路径。城市交通治理应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公平、集约、绿色、效率、安全、有序、共享、智慧的发展目标。实施交通系统内部协同,以及交通与土地使用、经济、环境、社会、科技的协调发展策略。重点指出应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治理体系。政府层面发挥主导作用,维护和保障公共利益;市场层面推进运营投资和服务创新,实现外部负效应内部化;社会层面强化公众参与、法规意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及社会效率。  相似文献   

8.
“高校自主权”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是我国在学习西方大学理念和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和权力诉求。建国以来,我国高校自主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策认可到法律规定的演进历程,但从落实的角度看,高校自主权的变迁始终没有跳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中央集权制仍然是我国高校自主权变迁路径的内在特征。我国高校自主权变迁路径依赖的逻辑在于,建国初期特定形势下高校管理模式的尝试,在文化、制度和行动者等不同层面“自增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强化并最终陷入“锁定”。而宏观背景的变化、路径的无效率状态以及行动者在制度薄弱环节的积极行动则为破除既定路径依赖提供了“历史否决点”。  相似文献   

9.
大学,必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历史使命,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与这一历史使命相契合。基于对大学本质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加强求真育人的创新文化建设,真正营造大学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学者自律的文化。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融的共生共长的文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的相得益彰的文化,凸显教授治学以及彰显师生利益的乐教乐学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不健全,大学往往只重视"学生输入——培养——毕业生输出"这一流程的内部,而忽视了收集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反馈信息。而介绍和分析香港地区完善的大学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反馈机制,为我国内地高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于高校发展的指导意义.指出,高校要以做好"十一·五"规划为重点科学定位高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成为为人的教育;抓住机遇,谋求突破;坚持持续跨越发展,在特色、人才和质量几个方面实现新的跨越;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以"和而不同"为目标,建设和谐大学.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2013,(6):F0002-F0002,I0001
<正>回顾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政府、乘客和公共交通企业往往过于关注自身利益而忽略他方在公共交通发展中的表现。例如,政府强调公共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益,企业关注自身的经济收益水平,而乘客则关心公共交通出行的舒适度和经济负担。由于缺乏从系统最优层面对公共交通各参与方绩效与诉求的综合考量,客观上导致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在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地评估高校学报要区别其他社会学术刊物,体现其学术性和高校性的统一;要兼顾学报承办主体的利益,体现出“对学校的贡献率”;同时还要从编辑部、已出版发行的学报、编辑三个层面,重视编辑的“劳动含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中国大学主体地位缺失的思考,从康德道德哲学的视角,分析大学自由的内在逻辑——人即主体、人即目的和大学为自身立法捍卫人的主体地位,并指出大学自由与自律之间的内在统一。通过揭示绝对的大学理念与有限的个人理性之间的固有矛盾,认识到实现大学自由作为大学发展的使命所具有的崇高感与沉重感。大学使命的达成必须依靠个人和大学的共同努力,把期待改善大学外部生存环境这种外向型的恩维方式,转向塑造大学自身的独立品格与自由精神;把依靠外部政策的给予,转向内部人格的建构;巩固大学的制度理性,限制个人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报业管理制度演变的背景下,以报业的跨地区经营为透视点,本文试图回答与行政权力同构的报业分布格局是否能保持下去,怎样保持,或终将被改变等问题.从动态均衡概念出发,作者分析了中国报业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这些模式与外部社会结构的关系和内部张力,以及变迁主体,得益者和变迁的路径,并在权力偏好的意义上,得出跨地区经营获制度化肯定的可能性是网络媒体社会影响力函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依据权力分布形态的不同,将制度区分为“权力集中型”制度和“权力分散型”制度。通过对X大学的个案分析,该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属于“权力集中型”制度。经过推断,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制度属于“权力集中型”制度,伴随我国经济类型的变化将会出现从“权力集中型”制度向“权力分散型”制度的转变,并提出转变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科是大学组织建制和运行的基础。在“校一院一系”权力组织结构中,学科处于虚拟地位和无权状态,政治权力主导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路径,极大地限制了学科的发展能力。从大学文化组织特性出发,大学的管理重心应下移至学科,赋予学科实体性权力,建立“校一院一学科”权力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来看,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政府逐渐转为政府投资、社会融资、银行贷款、引进外资等多元化的组合。从生产角度看,公路建设也是政府行为和商业行为的结合,再加上地区差异,我国对高速公路这种公益性的基础产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针对实际情况,目前高速公路的管理适宜做成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的模式。如高速公路管理局为事业单位,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国家或政府的特许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政府体制下,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等因素阻碍了协同型电子政务的进程,制约了电子政务治理理念的实现.本文首次使用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成熟度模型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总体判断,从电子政务的推进体制、机制和方法层面系统地研究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实施问题.从推进体制层面,分析现有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在推进信息共享工程时的弊端,结合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和国外的政府CIO制度,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推进体制;从推进机制方面,通过完善电子政务的立项审批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来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从推进方法层面,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参与部门的成本收益分析、利益相关性分析和信息股份的设置来实现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方兴未艾,创业规模不断扩大、创业分布较为集中、创业内容丰富多彩、创业形式项目为主,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法律、法规及规范的缺失、社会支持明显不足、治理主体协调不够、内部扶持存在偏颇等困境,需要我国政府尽快制订相关法规政策,加强治理主体资源整合,重点增强高校内部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扶持,在全社会范围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