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舰船操纵性响应方程应用中如何提高高速舰船操纵性计算精度,及速度方程参数计算和K、T指数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可资实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侯建军  刘光明 《水上消防》2000,(5):26-28,25
舰船操纵性响应方程在操纵性仿真、控制及理论研究中的日益扩展。高速舰船的操纵性与普通舰船有显著不同,其中之一是旋回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横倾。从舰船操纵性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横倾对高速舰船水动力导数的影响,并提出了计入该影响的方法,提高了高速舰船操纵性计算精度。据此,应用响应方程进行了旋回运动的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规则波浪中舰船操纵与横摇耦合运动模拟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六自由度舰船操纵性方程与横摇波浪力矩耦合构成动力学模型,对舰船在规则波浪中的操纵与横摇耦合运动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其中操纵性方程采用MMG模型,波浪力矩由切片法计算,舰船航向按PD控制.模拟计算了某船正横规则波浪下保持航向的横摇运动,计算结果与单自由度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其幅频曲线与相频曲线两者符合较好,间接证明了耦合构成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浪向角和航速下的横摇运动,以横摇等值极坐标曲线表征舰船规则波浪中的横摇特性,从而给出了规则波浪下舰船耦合动力学所描述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4.
将离差最大化方法应用到船舶操纵性综合评价中,引入加权向量和规范化决策矩阵,考虑各个操纵指标的权重和规范化决策矩阵对操纵性评价的影响,建立船舶操纵性综合评价体系,阐述该方法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步骤。选取两个试验船模作为评价对象,以回转角速度、相对回转直径、初转期、第一超越角和第二超越角作为操纵性评价指标,分别求取两船模的操纵性评价指标的加权向量和规范化决策矩阵,并对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与船模K,T,P指数一致,可以将离差最大化方法用于船舶操纵性综合评价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DHGF法的船舶操纵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船舶的操纵性能的特点和各种系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使用方便且行之有效的船舶操纵性能的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在船舶固有操纵性基础上,建立了操纵性的指标体系。在深入研究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度法以及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基础之上,提出DHGF集成法,阐述了该方法的构造原理和计算步骤。最后,将DHGF理论应用于船舶操纵性评价的实践中,得出船舶操纵性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同。提出DHGF集成法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科学性,在应用中也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对工程上船舶的操纵性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型中速船舶快速性和操纵性综合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遗传优化算法应用于大型中速船舶快速性和操纵性综合优化,建立了船舶快速性和操纵性综合优化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大量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和计算软件用于求解船舶快速性和操纵性综合优化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于立伟  马宁  顾解忡 《船舶力学》2016,20(4):410-418
国际海事组织(IMO)正致力于第二代完整稳性规范的制定,而参数横摇一直是船舶动态完整稳性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考虑船舶操纵性和耐波性运动耦合的统一模型对迎浪规则波下的船舶参数横摇运动进行了时域数值模拟。在时域模型中,六自由度耐波性运动辐射绕射力采用切片理论计算,并由脉冲响应函数法转化到时域。非线性回复力和入射波力采用瞬时湿表面压力积分方法计算。操纵性运动基于MMG模型,依据统一理论将操纵性与耐波性运动进行耦合计算。文中先应用简化三自由度模型对三艘集装箱船进行了参数横摇样船计算,并进行了初步的模型实验验证,依据结果对比分析了横摇惯性矩、初稳性高和方形系数对参数横摇的影响。基于统一模型分析了操纵性运动对参数横摇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横摇舵减摇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舰船火灾区域模拟及烟气组分浓度的计算方法,研究舰船舱室火灾发生时舱室内的有害烟气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出舱室内的有害烟气成分分布图,可供舰船消防设计和舰船消防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舰船在三维非规则波中,基于方向谱的六自由度摇荡及动力响应统计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和实船海试结果的对比,证实了算法是可行的,精度高于舰船在二维非规则波中基于频谱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舰船在三维非规则波中航向航速优选的求解模式和算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上事故的频发,船舶在海洋环境影响下的操纵性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文章介绍了船舶操纵性预报方法,重点回顾了船舶在风、浪、流及限制航道中操纵性预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舰船大风浪中纵向强度标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军舰艇部队使命任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舰船遭遇大风浪的频率也大大增加。因此,计算舰船在风浪中的纵向总强度从而估计航行舰船强度风险非常重要。本文探讨舰船在风浪中的总纵向强度和疲劳强度的累计损伤度方法模型,提出衡量舰船大风浪中纵向总强度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舰船科学技术》2013,(12):17-24
舰船横向补给是海上物资、装备补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舰船补给间距的确定是横向补给顺利开展的必备要素。由于补给海域的海洋环境因素复杂,在海况较高情况下通常无法单纯依靠补给指挥员的经验及补给规范得到兼顾补给效率与安全的间距值。本文通过对高海况下海上航行补给环境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基于舰船操纵性理论、高架索力学模型,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舰船海上航行补给间距计算选取决策模型。针对该模型,利用多属性决策安全分析法,得到舰船海上航行补给间距决策方法。并对5级海况下舰船补给间距进行计算,通过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以及舰船补给规范进行对比,证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验证该决策方法的可行性与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船舶操纵性评估体系构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珍  刘畅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12):101-103,135
针对船舶航行安全和操纵安全的需求,初步设计了船舶操纵性评估系统,给出了系统逻辑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船舶操纵性评估模块是该船舶操纵性评估系统的核心,其评估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评估指标和11个二级评估指标组成,层次化特征明显。对部分二级评估指标给出了工程上可行的计算模型和评估准则。最后给出某货船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舰船设计中可靠性工作的需求,阐述了舰船可靠性设计、计算、研究工作的初步进展,开发的可靠性计算软件的技术水平及主要特点,以及此项研究在实船可靠性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舰船呆木设计及对操纵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排水型舰船尾部线型特征,提出船体尾部呆木线型设计的数学函数,定义了呆木线型的特征量,并设计了系列呆木线型;运用有效展舷比概念扩充了船体水动力经验公式,得到呆木线型对船体水动力影响的估算方法;采用"分离型"操纵性数学模型预报了系列呆木对舰船操纵性的影响,得到呆木面积与航向稳定性提高成正比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快速性能角度建立优化的目标函数,并考虑了以耐波性摇角的衡准值和操纵性的回转性衡准值为约束条件;借助SUMT优化方法,给出大型运输船的主要尺度,船型系数和螺旋桨的几何要素的优化计算方法,并给出2800TEU船的优化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复杂结构的舰船电力系统仿真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复杂结构的舰船电力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仿真方法,该方法分为两部分:稳态计算和动态计算.稳态计算部分采用基于网络的节点电势法,充分考虑了线路压降对异步电动机参数的影响;动态计算部分将稳态计算的结果作为仿真初始值,采用变步长节点分析法求解微分方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辐射形、环形和网状形等任何复杂结构的舰船电力网络,方法简单、精度高、收敛性好,易于计算机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大型舰船坐坞强度衡准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墩木的合理布置对保证大型水面舰船在船坞建造和进出坞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而国内现有舰船规范不适用于船长大于160m的舰船的坐坞强度校核。为此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坐坞强度计算规范和校核衡准,然后提出了新的适用于大型水面舰船的坐坞强度衡准与基于船体梁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方法,最后对一船长接近200m的舰船在坐坞状态下的船体结构强度与墩木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强度衡准与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浅水对瘦长型舰船操纵的影响是舰船航行操纵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势流理论,以某型船舶为仿真实体,基于不同船体网格模型。采用MSC—Patran对船体进行网格划分,进行了浅水域的操纵性计算与仿真.所得结果能够较好反映瘦长型船舶在浅水域的操纵特性,  相似文献   

20.
舰船不沉性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以不沉概率作为舰船不沉性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于舰船战术技术论证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不沉概率实用简便的计算方法。使用该算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我国海军部分水面战斗舰艇进行了实船计算。讨论和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不沉概率作为不沉性评价指标是合理可行的,它比目前我国军标规定的不沉性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