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贺鹏 《综合运输》2023,(4):173-181
国内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存在规划、建设和运营阶段相互剥离的问题,由此导致线网规模加速扩张无法满足多样化客流出行需求。相较而言,东京在处理轨道交通发展与运营组织的关系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以东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东京轨道交通发展与运营组织规划的关系。首先,从线路建设和运营组织两个方面剖析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以东武东上线+西武池袋线廊道为例,从线路建设时序与城市发展时序的角度研究东京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的基本特征,阐释城市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与轨道交通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进一步分析了东京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基本特征,从运行能力、运行交路和停站方案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可通过多样化的运营组织模式引导乘客的出行。最后,结合东京轨道交通发展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线网规模庞大、发展时间较早的城市,提出应在宏观层面统筹好运力布局,在中观层面兼顾运营交路和职住关系,在微观层面优化运营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地下轨道交通的建设给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日益紧张的城市上层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市民文化层次和文明水平不断提升,在解决出行便利的基础上,还要合理设计实用美观、人性化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努力建设出环境宜人便捷安全的地下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以提升交通环境的品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出行需求。地下轨道交通空间人性化设施建设,包括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和安排及车厢内部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等,都是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提高乘客出行品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轨道交通崇明线是上海新建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之一,研究线路票价策略有利于满足客流出行需求、提高运营效率、减轻政府财政支出负担。首先,本文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票价现状与崇明线特征,认为该线路在功能定位、技术特征和客流出行特征等方面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路差异较大,不宜选用现行轨道交通票价水平。其次,面向崇明线潜在客流,设计调查问卷,采集并分析乘客出行行为及票价接受度信息。结果表明,客流特征差异化明显,出行需求呈现多样性,以乘客票价可接受程度为导向的合理票价率区间为0.31-0.33元/km。最后,从票价水平、票种方案、优惠策略三个方面提出崇明线定价建议。  相似文献   

4.
肖翔 《综合运输》2006,(6):80-82
一,投融资方式与管理体制分析 伦敦轨道交通受英国政府的环境、运输部以及伦敦市运输管理局的领导,地铁有限公司负责地铁线路日常的运营和管理,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与运营的政策。伦敦轨道交通筹资、建设与运营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规律,讲求效率优先,实行交通需求控制的原则,根据交通需求来建设与运营。伦敦轨道交通的投资来源一般有政府投资、地方公共团体投资、银行贷款、债券、轨道交通建设附加费、轨道交通营业收入等。具体包括:政府的财政支持;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全体公民的支持(通过税制优惠);对乘客收取的附加票价;从轨道交通建成后得益的团体如新城区开发者等的资金。在保证外商最低回报率的政策引导下,引进国际财团的资金或以设备形式投资于轨道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列车司机、运营调度和车站值班员是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岗位。在分析运营关键岗位的培训需求基础上,提出了运营关键岗位联动培训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结合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运行线路与列车进行了运营关键岗位联动培训仿真系统的仿真实现。该系统已经应用于现场实际轮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永刚 《综合运输》2024,(2):24-28+64
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正在建设多层级轨道交通系统,结合国内外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经验,展望十四五时期北京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目标。从规划、建设、运营各阶段,简述轨道内部四网融合的重要关注点。综合轨道内外关系,从满足通勤需求和引导城市发展两个方面,以网络层面提出轨道融合发展思考,从既有线改造和运营管理提升两个方面,以线路层面提出轨道融合发展思考,从交通枢纽和轨道微中心两个切入点,以站点和区域层面提出轨道融合发展思考。基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北京市具体建设项目,从点线网各层面思考十四五时期轨道融合发展的经验及预期成效,展望远景2035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线路已出现设备老化,逐渐进入大修改造高峰期。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传输系统改造工程(在建)为例,从设计角度分析了既有运营线路弱电系统大修改造过程中较为突出的矛盾及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不少建有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都十分重视乘客满意度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改善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的重要决策依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评价方法》这一标准,对乘客满意度评价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介绍了涉及乘客满意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主客观评价方法,结合案例,对乘客群体进行了满意度差异化分析,对偏低的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满足乘客及时获得与乘客信息相关的视觉、听觉等内容的需求更为凸显。介绍了与乘客信息系统相关的乘客诱导信息,分析研究了车站自动售票机上方增设运营导乘屏的系统架构、应用功能以及融合方案,以期从中进一步发掘相关系统和功能上的融合,更好地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里程和客流量的快速增长,运营安全和降本增效在城市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阐述了当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以及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引入AI图像识别技术的必要性,重点描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列车车厢拥挤度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原理、实现效果等,最后分析了AI图像识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与应用展望等,相信随着智能监测系统应用的不断完善,AI图像识别技术在确保乘客安全舒适、客运人员的疏导工作高效和有序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乘客满意度测评指标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开展的满意度测评案例,介绍如何对测评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期通过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上海轨道交通的安全与舒适。  相似文献   

12.
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交通系统效率、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优化,以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首先,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两者特点,提出针对性换乘衔接优化策略。以期提高中运量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利性,进而为人们的高效出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连接市郊的线路上开行快慢车有利于缩短长距离出行乘客的乘坐时间,提升服务水平。在借鉴国外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计算机试铺运行图的仿真模拟方法,以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为例,研究了限定越行站条件下不同越行地点和不同快慢车开行比例对通过能力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运营方案条件下的线路最大能力。仿真结果可以为线路的开行方案优化及增能措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工作中,需要对重点枢纽或片区近期所需的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数量开展研究并决策线路是否纳入近期建设,为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合理承载力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研究全国已运营的客流量排名靠前的换乘枢纽车站以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而采取限流措施的非换乘车站的实际客流数据,给出各类车站实际运营的承载能力,分析乘客进站各个步骤的理论通行能力以及限制车站客流承载力的瓶颈点。据此提出非换乘站和换乘车站合理的客流承载力的建议值,并提出提升车站客流承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运营地铁高架线路上开展轨道改造施工,时间紧、工效低、安全风险高。为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循礼门站—大智路站区间拆除道岔及调节器为例,对轨道改造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重点研究如何在不中断运营的条件下,利用既有的扣件钉孔位,对道岔和调节器进行拆除并换铺新扣件,同时与现有的线路条件及轨道设备相匹配,对规范施工工艺和保证施工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伴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交通需求总量也在急剧增长。数亿农民进城,中心城市传统的地面交通模式已再难满足供应需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以惊人速度发展,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要属中国地铁发展。根据40个城市最新发布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预计新开工轨道交通线路96条,全长2211公里,总投资15021亿元。至2020年,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或将超8000公里。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41.19万辆,运营线路网达到28.92万公里,轨道交通运营车辆5479辆,运营线路长度1011公里,在满足社会公众基本出行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发展、市域范围的扩大,轨道交通骨干线路需要不断延伸以服务郊区新城、新市镇及大型动迁基地,但是线路末端客流小,简单的延伸将影响运营效率的发挥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选择中、小运量系统承担外围接驳型线路运营任务,既能改善项目的经济效益,又能扩大骨干网络的服务范围。经研究,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三期工程确定选用胶轮路轨APM系统,并与8号线既有线路接驳换乘,在丰富轨道交通层次结构、探索市郊城镇集运接驳系统的建设模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海轨交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传统的乘客信息系统(PIS)已无法满足面向乘客及运营管理者的服务需求。以已实施的上海轨交网络化乘客信息系统(NPIS)为例,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该系统的实施设计要点,可为国内其他城市轨交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时间的延长,接触网维护保养往往需要多个夜间施工点才能完成,导致工作效率低、周期长、风险大。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接触网支柱的改迁,介绍了采用钢管桩(ICE)技术的优势,分析了新设接触网支柱的施工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施工对轨道交通和周边建筑的不利影响。这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更加安全高效地利用维修天窗实施各类改造挖掘潜力、提升运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