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隧道涌水突泥问题在当前运营隧道中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有:不规范施工、不良地质条件、设计问题、极端天气等等影响因素。文章以云贵高原西南麓某山区高速公路在运营石灰岩隧道为例,采用地质雷达检测、裂缝综合测试仪查明隧道衬砌缺陷和背后溶洞的发育情况,分析了隧道病害成因,并运用工程类比方法,结合运营风险、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投资控制、施工工期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急处治方案,对类似地质条件在运营隧道涌水灾害抢险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鹧鸪山隧道全长4448m,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具有高海拔、高寒、地质复杂、运营通风困难等特点.文章主要介绍了设计和施工阶段对冻胀冻融、运营通风、复杂地质、变形及坍方等采用的主要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道317线雀儿山特长公路隧道具有"高海拔、高地应力、低温、低气压、低氧"等特点,施工初始阶段通风效率低、内燃机械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高等因素造成隧道内施工作业环境差,极大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威胁人身安全。基于此,文章开展隧道内施工通风、制氧供氧及内燃机械有害气体减排技术研究,提出了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作业环境改善关键技术,实现了雀儿山隧道安全、均衡、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4.
利用涌水的公路隧道消防供水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涌水是施工、运营中引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福建漳诏高速公路鼓志山隧道为例,介绍了利用隧道涌水取代深井系统取水、以高位水池重力流取代全自动加压供水的消防供水系统。  相似文献   

5.
明月山特长隧道涌水突泥综合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月山隧道为具有多种不良地质的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中发生了特大涌水、突泥灾害,造成严重坍塌事故。通过对隧道涌、突水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坍塌形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对地表、洞身及坍塌体进行了固结和加固,快速而有效地完成了突泥及坍方段施工。文章介绍了隧道涌水、突泥灾害的概况和采取的综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富水位地区建设特长隧道中通常会发生涌水灾害,因此准确预测隧道涌水量能科学指导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新建关山隧道处于关山褶皱带,地下水循环强烈,岩体节理发育,对工程施工的安全影响较大.基于此,文章对关山隧道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不同涌水量计算方法对隧道各研究区段涌水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地下径流模数法预测结果较...  相似文献   

7.
隧道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涌水的情况,给施工带来困难和不安全因素。文章通过对雪峰山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涌水的长期观测,总结出隧道施工涌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为今后类似隧道的施工涌水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水城至盘县高速公路松河特长隧道玄武岩地质岩性特点的分析,结合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涌水、涌泥、变形、掉块、坍塌、卡钻、坍孔等不同情况和采取的对策,根据地下水状态、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完整性、风化破碎程度等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状态的玄武岩施工特性及开挖支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和隧道涌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两个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施工废水和涌水的来源、水质特征、以及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穿越广州火车站站场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州地铁二号线火车站-三元里区间隧道中约165 m长隧道要下穿京广铁路广州火车站站场,在没有采用地层加固和扣轨辅助方法的情况下,利用盾构工法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穿越14股轨道及其站场站台、地下邮政通道与人行天桥的隧道施工,确保了京广线的正常运营并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环境.文章对盾构隧道穿越站场地段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工程为例,在设计过程中探讨了隧道废气排放的几种方案及各自特点,分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三种比选方案,根据经济、技术及环境比选分析结果,推荐本工程采用“高风塔分流排污+射流式ESP废气净化装置”的组合式废气排放方案,在控制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的同时,可极大程度上减少隧道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可使隧道洞口周边空气质量满足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2.
岩体温度法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涌水预测预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在简要介绍各种隧道涌水预报方法优缺点和岩体温度法隧道涌水预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岩体温度法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含水体预测预报中影响岩体温度测试的因素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探讨了隧道洞内岩体温度变化与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含水体的关系,提出了应用岩体温度法进行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含水体预测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特长隧道的快速施工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方案和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设备的配套方案决定了特长隧道快速施工的成效。文章分析了机械设备选型、配套应考虑的因素,包括施工方案、工期、隧道规模、断面形状、尺寸、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及环保要求等,并对特长隧道快速施工中辅助洞的机械配套方案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运输线开挖、锚喷支护、衬砌路面和辅助工序等施工机械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厦门海底隧道建设中涌水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厦门海底隧道F4风化深槽的涌水情况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由于隧道在穿越风化深槽段时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因此对隧道施工三个阶段的涌水量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注浆密度下的涌水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开始开挖阶段,涌水量较大,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左右侧导洞开挖时,涌水量逐渐增大,但隧道中间部分开挖后,涌水量有所降低;数值计算所得涌水量结果与规范推荐公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原隧道施工中常出现软弱围岩涌水、突泥等危害,直接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和工期延误,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为了杜绝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涌水、突泥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依托花石峡至久治公路夏德尔隧道软弱围岩工程实例,对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中发生涌水、突泥等危害的安全保障措施、超前预报和应急处治方案等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条件下隧道的建设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邱飞 《运输经理世界》2022,(26):119-121
为保证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效果,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十巫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项目为例,介绍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设计原则,研究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方案,以期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富水隧道施工过程中,常突发涌水、突泥等工程地质灾害,对施工安全危害极大。工程实践表明,单一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造成漏判、误判严重,难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文章结合铜锣山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采用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对铜锣山隧道施工涌水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充分发挥TRT法、瞬变电磁法和超前水平钻法技术的各自优势。工程应用效果表明,该种组合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为该隧道施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地质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隧道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高地温地区修建特长隧道存在较高的风险,给隧道施工及运营带来极大挑战。文章以我国在建的最长交通隧道——大理至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开展特长隧道热害综合防治成套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研究确定了高地温隧道热环境控制标准及施工热害控制的合理区域,形成了热害隧道通风降温、制冷降温、地下热水治理相结合的成套降温设计方法,提出了高地温条件下的隧道衬砌结构支护体系及防开裂措施;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发了适用于高温热害环境下的成套新型建筑材料;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模拟研究了隧道运营环境温度场,并制定了隧道运营期间采用通风井分段进行纵向通风的降温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埋深特长山岭隧道的建设面临各种技术挑战,如在地质勘察、建设工期、特殊地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压水)、运营防灾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对隧道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分析大埋深特长山岭隧道技术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技术思路及未来发展方向。在勘察方面,除提高大埋深地面物探的准确性外,还应研究航空物探、水平定向钻加孔中物探的勘察技术在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提高勘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设计理念方面,为提升隧道工程效益,应更加注重隧道工程的综合功能、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在支护理论研究方面,除了进一步完善现有支护理论,还应研究颠覆性衬砌新理论,使隧道结构更耐久、更经济;在施工方面,除实现智能化隧道机械施工外,还应研究颠覆性隧道施工新技术,使隧道施工更好、更快、更经济;在隧道运营方面,智能维护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琅口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突涌水问题,从涌水量计算、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措施3方面给出了预防处置方案。根据工程实际,选择多种方法计算预测隧道涌水量,并以此进行隧道分区评价,给出包含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处置措施在内的隧道突涌水针对性预防处置方案。现场采取的突涌水处置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