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逐渐得到了证明,与此相关的诸多设计问题和接口关系也正在逐步研究解决。通过对轨道交通车站几个综合开发项目设计问题的剖析,提出在轨道交通车站综合开发建筑设计接口要素及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2.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部分区段采用了带敞开轨道区风口地下一层车站的形式,结合部分车站的建筑设计实例,介绍了不同层面的站台、站厅布置,以及轨道区直排风口设计布置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上海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之间矛盾,提出了针对软土地层中用暗挖法建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前提、方法、内容。重点对用盾构法修建明、暗结合型式,全暗挖,地上、地下配合的轨道交通车站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促进软土地层中暗埋轨道交通车站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对高架车站外立面造型设计的研究亦将不断深入,设计观念和手法也随之不断更新。结合济南R1线高架车站建设实践以及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工程的经验教训,对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原理以及具有济南特色的高架车站建设进行了初步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对原上海轨道交通6、8号线上南路站总体布置以及地下一、二、三层车站建筑设计的难点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车站功能布局、换乘方式、空间形式、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设计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7、8号线耀华路站建筑设计,分析论述了其换乘方式、建筑空间布置、文化定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车站建筑装修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高架车站结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轨道交通线建设的蓬勃开展,高架车站设计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建造安全、舒适、美观、经济的高架车站,使轨道交通线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是摆在我们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5号线高架车站的设计中,通过对“建桥合一”、“建桥分离”这两种受力体系的车站结构形式多方面的比较,选择具有明显优势的“建桥分离”结构方案作为莘闵线高架车站结构形式,并在设计中针对其线高架车站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结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抛砖引玉,希望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通过总结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轨道交通车站的无障碍设施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对“弱势群体”关爱的具体表现。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实际使用状况的调研,结合国外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先进理念,系统阐述了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的分类及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地下过渡空间作为一体化的连通方式,能够使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周边物业空间有机衔接。针对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地下过渡空间的定义、适用范围、工程特征;从使用功能、空间形态、竖向标高、消防设计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地下过渡空间建筑设计的策略。以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淀山湖大道站南北两侧的万达、东渡地下过渡空间为例,进行建筑设计特色分析,为新时期轨道站点周边地下过渡空间建筑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广兰路站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车站的规模控制及消防疏散的设计思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车辆段是承担车辆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维护的重要部门。针对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开发一体化建筑设计,论述了盖上盖下一体化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重点研究实现车辆段上盖开发一体化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结合上海轨道交通徐泾车辆段上盖开发工程,系统阐述了建筑一体化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车站建设正在不断影响城市的商业格局。轨道交通车站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周边地块乃至区域的商业开发价值。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0和12号线天潼路站与周边地块商业开发设计,介绍和分析了轨道交通车站与商业开发结合设计的注意要点。这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始终是车站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上海地质条件和地下车站建设工程的管理经验,首次在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中,将车站治理渗漏水作为防排水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设计,形成《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排水专册》,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车站结构治理渗漏水技术。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合理的防水技术及耐久性设计对于结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车站防水设计,介绍了1号线车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分析、总结了不同结构型式的接缝防水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的开展,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之间的防水处理方案也随之进行了改进,尤其是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结合地块开发建设的案例越来越多,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与设置于地块内的附属结构之间的防水处理方案尤其需要关注。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初期建设的连接防水方案,分析了结合地块的连接防水方案,并就改进方案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防水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铁工程设计实践,文章对结合暗挖法车站实施盾构接收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总结。通过综合考虑盾构吊出、风道施工、区间隧道旌工、车站施工、风道布置等因素,文章分析了各种方案优缺点及适应性并针对暗挖车站周边无单独设竖井条件。提出了利用车站暗挖竖井、风道、风井设置盾构吊H{井方案。通过设计验算,文章总结了超大竖井设计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条件、工期、车站形式为盾构井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车站风道设置盾构井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耀华路站工程设计实践,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确定了换乘车站共享供电资源的配置;结合低压供配电系统设置的基本原则,对换乘车站动力照明配电区域进行分区管理和资源共享;分析了换乘车站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为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资源共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二期工程南浦大桥站临江侧端头井(东端头井)的结构计算,该端头井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软土质构隧道上下近距离交叠施工的盾构出发井和到达井,也是当前上海市基坑开挖最深的地铁车站端头井,该文对这种特殊类型端头井的设计将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东方路站工程由于与其它三个地下工程形成交叉,给车站建筑设计带来一些难题。详细介绍了该站一至四层建筑设计方案比选的过程和结果,并分析了建筑设计对客流组织与换乘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工作比较复杂,但功能及组成相对固定。为了降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难度并提高设计效率,将模块标准化设计理念应用到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通过结合国内某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案例,对模块标准化设计理念在地铁车站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从公共区模块、设备及管理用房模块以及附属建筑模块三个方面对模块标准化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研究,为类似地铁车站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