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市庆春路过江隧道与杭州地铁2号线过江区间隧道均为盾构法隧道,规划净距15~70m,基本平行过江,从工程建设条件、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投资等方面,对两个隧道分建与合建方式从技术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推荐采用城市道路过江隧道与地铁过江区间隧道分开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丁浩  蒋树屏  龚彦峰 《隧道建设》2007,27(2):9-11,31
行车速度与建筑限界是盾构过江通道建设规模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泰州过江通道为依托,并从隧道内的驾驶特性、交通安全、国内外实际情况、通行能力与工程造价等技术和经济的多个角度,对建筑限界的横向宽度进行对比论证,并结合实际交通组成,提出了泰州盾构过江通道的建筑限界与行车速度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龙腾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6):20-22,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过江通道规划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城市建成区内,过江通道的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通常要处理好过江通道与交通路网、地块开发、地铁建设、河道通航等重要制约因素的之间的关系。过江通道在桥隧形式上各有利弊,以宁波市四明路跨奉化江通道为例,分别研究了桥梁、隧道过江方案的总体布置,桥隧方案与地铁的关系,通过对桥隧方案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桥梁方式过江为最优方案,为类似过江通道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钱塘江首条穿江隧道——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东线日前贯通,这标志着庆春路过江隧道东西全线贯通。接下来,将进行车道门、管道机电安装、内部装修等重要环节。今年年底,庆春路过江隧道将全线通车。庆春路过江隧道,位于钱江二桥与三桥之间,钱江三桥下游2.3km处,全长5352m。  相似文献   

5.
近日广州市为方便市区和大学城的陆路交通,将在仑头至生物岛之间修建第二条过江隧道,与1993年建成的首条跨珠江的过江隧道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6.
《路基工程》2009,(2):51-51
“万里长江第一隧”的建成,是长江过江交通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  相似文献   

7.
《隧道建设》2013,(12):994-994
目前,国内内河规模最大、最长的沉管隧道——江西南昌红谷隧道将于2013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运营。随着江西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格局的形成,城市过江交通量越来越大,过江通道已成南昌市的交通瓶颈。目前南昌市八一大桥和南昌大桥的交通均为超负荷运行,高峰时间拥堵不堪。  相似文献   

8.
罗伟雄 《隧道建设》2006,26(4):88-90,103
在过江隧道的盾构法施工中,盾构机在头顶悬河的施工状态下掘进,使得设备风险尤为突出。同时因为岩层裂隙水在与江水连通的情况下,增加了掘进的困难,成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必须有足够的措施保证在过江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洞顶贯穿或设备瘫痪。对盾构过江施工中的设备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类似工程中盾构机安全、顺利地在江底通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过江桥梁慢行系统因为设置困难而缺失或标准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过江桥梁慢行系统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设置过江桥梁慢行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过江桥梁慢行系统设置方案。在研究国内大型过江桥梁慢行系统设置方案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非机动车上、下桥的专项方案,以期为今后城市过江桥梁慢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安  史慧婷  陈位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07-209,M0022,M0023
复杂地层长距离过江顶管工程由于不可遇见的因素及长距离顶进,往往伴随高风险与高难度.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应对及规避风险。以某过江顶管工程为例.分析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改良式破岩机头、设置中继间,洞口加固,合理设置泥浆减阻及顶进纠偏等工艺,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工,验证了技术措施的合理性,为长距离过江顶管工程提拱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在缓解过江需求、构筑合理的城市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城市交通问题。在分析城市过江通道交通作用及发展控制原则的基础上,以城市交通系统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过江通道的建设和发展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武汉白沙洲大桥是三环线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城南部地区重要的过江通道之一,因通行能力不足、桥梁病害等原因,已无法满足快速环线高效畅通的功能要求。借助武西高铁过江通道的建设契机,武汉在白沙洲大桥上游新建白沙洲公铁大桥,作为复线桥承担三环线快速过江功能。新桥的建设改变了基于老桥构建的交通体系,如何重塑一个更加高效的过江交通体系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技术难题。本文根据对建设条件、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三套新的过江交通体系和对应的总体方案,并通过综合比选确定推荐方案。此外,本文重点对两岸接线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鹦鹉立交和青菱立交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通过对本项目设计方案的总结分析,可为类似过江复线通道的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温州瓯江两岸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过江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过江通道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两岸衔接不畅、交通拥堵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加快完善跨瓯江通道系统、完善两岸道路交通互联互通,是温州坚持市域一体发展,打造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的重要内容。围绕瓯江两岸过江通道现状、需求和规划进行研究梳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总结,提出过江通道规划建设策略及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杭州又一条重要的过江通道——博奥隧道正式破土动工,这意味着钱塘江南北之间又增加了一条新的过江通道。博奥跨江隧道(原名青年路隧道)位于钱江三桥和庆春路过江隧道之间,南北各设一个出口,其中:北出口位于钱江新城新业路与富春路交叉口,也就是杭州大剧院附近;南面的出口在钱江世纪城博奥路与平澜路交叉口。  相似文献   

15.
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为南京1.5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浦仪高速公路、国道312、宁杭高速公路及南京五桥,是串联南京江南江北重要的过江通道之一。大型过江通道的总体及其重要,事关过江通道的功能发挥以及城市的交通格局。路线方案选择需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快速路网规划,接线路线方案均需综合考虑;出入口布设需要综合考虑相交道路地理位置、功能定位及地方政府的要求,尽可能增设过江方向出入口。本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外公路》2007,27(5):101-101
自2007年8月6日以来,因江阴长江大桥维修施工,大量分流货车绕行润扬大桥过江。目前,该桥平均每天通行量在2.5万辆次左右,较以往增长了7000辆次,对此,润扬大桥公司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过江通道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7.
杨亮 《运输车辆》2010,(7):40-41
重庆是我国公共交通环境最有特点的城市之一,受地貌环境和城市发展结构的影响,目前所拥有的公共交通模式涵盖了公交汽车、轻轨、地铁、过江索道、缆车、扶梯(亚洲最大)、升降电梯以及过江轮渡等,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主跨1700 m的单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文中从大桥的建设背景,以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江交通需求介绍大桥的建设标准、跨度的布置,以及桥梁方案的总体设计.因过江通道资源有限,大桥采用双层桥面结构形式,有效解决两岸车辆过江通行的需求,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上、下桥梯道,在满足行人快速过江交通需求的...  相似文献   

19.
温州目前瓯北、三江区域越江通道偏少,平均间距为6km,现状东瓯大桥和瓯越大桥早晚高峰拥堵严重,过江通道难以满足过江交通需求。建设府东路过江通道是贯彻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措施,是疏解温州北站地区交通、解决两岸交通不畅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线位比选、建设规模、桥隧模式分析,得出温州府东路过江通道的建设形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1):137-137
备受关注的九江新长江大桥近日建成通车,老桥将进行为期3年的封闭改扩建,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长江过江通道将进行“转场”,从赣鄂跨江实现一路高速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