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本文对80例剑鞘气管进行X线、临床的初步研究。资料表明剑鞘气管好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男性。也可发生于30岁以下青年人,它与吸烟、咳嗽、慢性阻塞性肺损害有密切的关系。剑鞘气管是诊断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损害如老慢支的一个X线征象。特别是当常规胸片表现阴性的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损害,如老慢支等提供了客观指征,增大了X线的诊断价值。同时指出,认识剑鞘气管有助于与其他气管疾病如气管癌、转移癌、纵膈肿瘤等鉴别。2.剑鞘气管的管壁增厚、僵硬、弯曲和环状软骨骨化同样是慢性阴塞性呼吸系统损害的重要X线征象。若剑鞘气管和气管壁的改变两种征象结合起来可能会提高X线诊断的正确率。3.本文通过10例气管镜对剑鞘气管的形状和动态观察。认为剑鞘气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软骨环前弓部较易于损伤或损伤较严重以及来自气管侧方压力增加,导致气管冠状径变窄、矢状径增宽。还讨论了剑鞘气管的诊断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2.
1.本文着重分析了81例支气管肺癌在支气管断层片上,表现的支气管狭窄的特征和它的病理基础。癌性支气管狭窄中,不完全性狭窄:偏心狭窄、虫蚀样狭窄、环状狭窄、残枝状狭窄。完全性狭窄:园隆状阻塞、凹陷状阻塞、鼠尾状阻塞、横断状阻塞。其中残枝状狭窄园隆状阻塞、鼠尾状阻塞、横断状阻塞是诊断癌性狭窄的可靠依据。其余狭窄征象,注意结合其他X线表现如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以及钙化,纤维化等,并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仍能作出正确诊断。2.本文还报告了25例非癌性支气管狭窄,与癌性狭窄作出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它们与癌性狭窄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踝关节距骨CT测量特点及其诊断的有效性指标。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40例来自大骨节病病区踝关节疼痛患者,CT测量冠状位距骨内上-外下、外上-内下距离,矢状位距骨后上-前下、前上-后下距离,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径线纳入ROC曲线分析。结果踝关节距骨CT测量结果显示,大骨节病组踝关节距骨外上-内下距离、前上-后下距离分别低于骨性关节炎组[(3.76±0.34)cm vs.(4.26±0.34)cm、(4.98±0.36)cm vs.(5.40±0.37)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99、4.646,P=0.001)。ROC曲线面积分析显示,中距骨外上-内下距离cut-off值为4.055时,灵敏度70%,特异度90%;前上-后下cut-off值为5.41时,灵敏度65%,特异度95%。结论大骨节病踝关节距骨冠状位外上-内下(cut-off值为4.055 cm)、矢状位前上-后下距离(cut-off值为5.41 cm)可作为成人大骨节病踝关节损害的特异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常成人腰骶段椎管内脂肪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正常成人腰骶段椎管内脂肪的分布特征和厚度范围的临床价值,探讨与脂肪厚度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在MR正中矢状面T1WI上观察了260例正常成人腰骶段椎管内脂肪的分布特点,并测量脂肪厚度及椎管前后径,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正中矢状面上硬膜外腹侧脂肪多呈带状或新月状,背侧脂肪呈梭形节段性分布。不同水平脂肪厚度正常值范围不等,但在性别和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体质量指数、椎管前后径与硬膜外背侧脂肪厚度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结论正常成人腰骶段椎管内脂肪的分布特征和厚度范围可为临床诊断某些椎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35例国人正常心脏标本、2例房室隔水平连续切片和2例房室交点区矢状连续切片的观察,发现从右房经界嵴至房室隔内的居室结有三条传导兴奋的通路:①从冠状窦下壁至房室结后缘;②从冠状窦口周围沿右房心内膜下至房室结浅层;③经冠状窦口下方,沿三尖瓣隔侧瓣上方右房心内膜下至房室结下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影像形态学分析和尸体标本手术,探讨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PACS影像库中20例(男女各10例)正常颈椎CT的DICOM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颈椎CT重建后行解剖测量,包括齿状突最大矢状径、冠状径、高度和C1侧块可提供直径7 mm内镜操作的最大工作高度和宽度,以及C1侧块锚定点到齿状突两侧切迹的夹角,根据测量数据分析镜下手术的可行性。利用新鲜冷冻尸体,在C臂引导下俯卧位进行手术,克氏针锚定C1侧块下关节后表面,使用磨钻和内镜下工具磨除部分C1侧块,然后切除齿状突及相邻韧带,术后复查颈椎CT。结果 20例测量数据显示:齿状突的最大矢状径为(11.73±0.74)mm,最大冠状径为(10.97±0.71)mm,最大高度为(14.51±0.91)mm。磨除C1侧块可提供的最大工作高度为(13.53±0.57)mm、工作宽度为(10.00±1.27)mm。C1侧块锚定点与齿状突两侧切迹夹角P为(28.3±3.1)°,男女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均满足7 mm内镜置入及手术操作所需条件,并可提供摆动空间以完全或者部分切除齿状突达到脊髓腹侧减压要求。在尸体手术中,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通过磨除部分C1侧块,能够对齿状突进行完全切除。术后复查颈椎CT证实齿状突完全切除,并且未见硬膜囊及椎动脉损伤征象。结论经C1侧块途径,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可完全切除齿状突,为临床齿状突切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200例咯血病人的诊断结果。其咯血原因主要是:支气管及肺部炎症28%,气管、支气管及肺肿瘤22.5%,结核病9.5%,肺脓肿4%,其他肺内病变2.5%,肺外病变6.5%,原因不明者5.5%。还讨论了咯血的诊断程序,特别提出经支气管肺活检和肺灌洗术在咯血的诊断中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脉冲振荡法 (IOS)对 117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比较。结果 COPD患者 5~ 35Hz振荡频率时黏性阻力和共振频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 ,5、35Hz时电抗明显低于健康组。COPD组除X5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外 ,Fres、R5、R5-R2 0 均与其呈显著负相关。Fres与FEV1 pred .和FEV1 FVC %相关性最密切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3和 - 0 .6 2。Fres诊断COPD敏感度最高 ,其次为R5、X5,并随病情加重 ,敏感度不断提高。三项指标的特异度分别为 90 .91%、95 .4 5 %和 93.18%。结论 IOS法所测COPD患者Fres、R5、R5-R2 0 、X5与传统肺通气功能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 ,其中Fres是诊断COPD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损害123例分析崔小贤,王沈阳(西安第一附属医院卫防科71006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合并多脏器损害时,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高,可达肺心病死亡总数的50.7%。为使慢性肺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CT影像资料及三维重建斜矢状位图像分析髂嵴对腰5-骶1(L_5-S_1)经椎间孔穿刺置管可行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腹盆腔CT检查的无腰椎和骨盆骨性病变及局部软组织病变的30~50岁成年人的CT影像资料及重建目标斜矢状位图像,根据穿刺置管可行性将入组测量样本分为可穿刺置管组(Ⅰ组)和不可穿刺置管组(Ⅱ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影像图像中穿刺头倾角(α)、髂骨外展角(β)、髂嵴间距离(a)、骶髂关节间距离(b)、S_1椎体上关节突高度(c)、髂嵴高度(d)及斜矢状位图像中S_1椎体上关节突高度(c’)之间的差异,分析相关影像指标、斜矢状位图像中髂嵴对穿刺置管的影响。结果影像测量结果显示,Ⅰ组与Ⅱ组的高、低髂嵴例数分别为117/58 vs.63/0,男性/女性为64/111 vs.56/7;Ⅰ组影像测量指标α、b、c高于Ⅱ组(34.77±4.86 vs.31.11±5.16,P<0.001;137.19±19.24 vs.128.56±20.73,P=0.003;14.34±2.38 vs.13.02±2.68,P<0.001),而d低于Ⅱ组(27.51±6.73 vs.37.65±6.3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通过CT重建方法分析发现,斜矢状位中c’与CT扫描冠状位中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9±2.53 vs.13.93±2.40,P=0.465)。结论基于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术前可以更加全面、有效评估髂嵴对L_5-S_1行椎间孔穿刺置管的影响,髂嵴"内聚"程度和髂嵴高度是评估的关键因素,髂嵴外观为"宽"且"低"时,穿刺置管更容易,因此,女性可成功穿刺置管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滤泡癌是滤泡细胞衍生的一种甲状腺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其发病率仅次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第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甲状腺滤泡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10%~15%。其死亡率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部分患者初治时已经发现骨或肺的转移。早期诊治和密切随访是改善预后、延长术后生存期的主要手段。甲状腺滤泡癌常以临床病理血管、包膜浸润为诊断依据,有时因未见明确的浸润灶或取材不足而漏诊,超声及细针穿刺诊断困难,而细胞学标记物检测目前并不成熟。本文总结目前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及治疗的热点,旨在提高我们对甲状腺滤泡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经皮肾活检病理证实的4例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GPS)患者,并结合文献,就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对拟诊为本病的患者,经纤维友气管镜肺活检和经皮肾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异质性强的特点,COPD早期诊断困难,稳定期生活质量差,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住院治疗费用高,属于高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疾病。COPD具有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3大死亡病因,也是第5位的主要致残性疾病。目前尚缺乏针对COPD精确全面的定量技术。本研究团队在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益性行业专项"基于数字肺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基于CT定量技术,以肺实质、肺支气管、肺血管为3条研究轴线,研究了上述3种肺部组织结构在COPD患者中的形态学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对COPD患者进行了个体化、标准化、全方位的评估。此外,本文还对COPD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CT定量分析比较C5.0决策树模型和TAN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危重程度分类预测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数字肺"数据库中心COPD患者的CT扫描图像与肺功能测试结果,按《2018年慢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4级。利用"数字肺"自动分析平台得到所有患者肺实质及支气管的相关指标。以肺功能分级为参照,建立C5.0决策树模型和TAN贝叶斯网络模型,比较2个模型对COPD分级的正确率。结果 C5.0的决策树模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正确率分别为90.76%和63.63%,TAN贝叶斯网络模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正确率分别为83.19%和52.73%。结论基于CT定量分析,应用C5.0决策树模型能更好地预测COPD疾病的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核多功能仪平衡法测定了10例正常人及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的右、左室射血分数(Right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LVEF)。结果表明,肺心病组其RVEF显著低于正常组。若以RVEF<45%作为早期肺心病的诊断指标,一些心电图和X线尚未出现改变的慢支或并发肺气肿者,即可诊断为早期肺心病。此外,肺心病患者其LVEF亦减低,提示肺心病左心功能亦受损。故RVEF的检测对肺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项简单经济、无创而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胸中、上段癌累及呼吸道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 ,术中气管支气管损伤的发生率为 0 .12 %~ 1.0 9% ,最常见的是气管支气管膜部的损伤。我院 1988年至 1999年手术治疗食管癌 12 36例 ,其中发生气管支气管膜部损伤 8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88年至 1999年经手术治疗食管癌 12 36例 ,其中术中发生气管支气管膜部损伤 8例 ,占 0 .6 4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男女之比为 3∶1。年龄 2 8~ 6 2岁 ,平均 5 1岁。术前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缩窄型 3例 ,溃疡型 3例 ,髓质型 2例。 3例术前行PBF方案化疗。手术经左胸完成食管癌…  相似文献   

17.
股骨骨髓腔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国人股骨骨髓腔的形态学参数,为设计和选择适合国人的股骨髓内钉内固定器械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正常成人股骨全长X线片(含标准正、侧位片)52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股骨骨髓腔全长为(33.51±0.63)cm(男)和(33.13±0.64)cm(女);狭窄段长度为(5.61±0.49)cm(男)和(5.17±0.46)cm(女);髓腔最狭窄点位于髓腔中点近侧,距离为(3.55±0.15)cm(男)和(3.52±0.27)cm(女),狭窄点髓腔矢状径较冠状径大,分别为(1.215±0.113)cm和(1.077±0.116)cm,髓腔弧度半径为(120.608±6.089)cm。结论股骨骨髓腔长度、狭窄部形态及弧度等参数在交锁髓内钉的设计和应用中发挥着制约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COPD)患者肺内血管体积(intrapulmonary vascular volume, IPVV)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数字肺"数据库中COPD男性患者167例,依据2017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的肺功能分级分为4组:GOLD 1级组、GOLD 2级组、GOLD 3级组、GOLD 4级组。同时收集体检健康的315例同年龄段非吸烟男性为正常对照组。使用肺血管测量工具自动提取肺内血管,获取全肺及各肺叶的IPVV。比较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GOLD各分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IPVV的差异。结果 GOLD 1级组、GOLD 2级组、GOLD 3级组、GOLD 4级组的全肺及各肺叶IPVV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但GOLD各分组间全肺及各肺叶IPVV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肺内血管总体积是提示COPD的敏感指标,但不能区别GOLD各分级。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柯氏测量法,对100例足月妊娠,阴道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头径、身长、体重进行测量,探讨西安地区胎儿头径、身长、体重的参值.儿头各径线的平均值分别为:双顶径8.8厘米;双颞径7.4厘米;枕颏径12.8厘米,其周径33.8厘米;枕额径11.1厘米,其周径35.2厘米;枕下前额径10.3厘米,其周径33.1厘米;枕下前囟径9.0厘米,其周径31.6厘米;气管前囟径9.8厘米,其周径32.4厘米.身长平均为50.4厘米.体重平均为3195克.经统计学处理.新生儿身长、体重与儿头各径线呈一致的增减.因此,根据胎儿大小.可以大概估计分娩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node,AVN)双径传导作为一种电生理现象早已为人们认识 ,射频消融改良其中的慢径也已成为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慢径传导目前仍缺乏明确的形态学基础。本文观察家兔房室结后方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以期为射频消融慢径提供形态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家兔 8只 ,雌雄不拘 ,体重 2 .0~ 2 .5kg ,从耳缘静脉注入空气致其栓塞死亡 ,立即开胸取出心脏 ,用10 %甲醛溶液固定 48~ 72h ,去掉大部分室壁及房壁 ,保留完好的三尖瓣、冠状窦及房室隔等结构。其中 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