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仲邦 《西部交通科技》2024,(1):174-176+189
文章以巴平高速公路工程高液限土路基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换填法,以隧道洞渣为原材料对高液限土进行换填,并通过试验探究隧道洞渣改良高液极限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掺量隧道洞渣可显著提高土体的强度,且15%为隧道洞渣掺量的最佳值,可以显著提高路基土体性能。同时,对隧道洞渣改良土在15%掺量下路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利用隧道洞渣改善路基土性能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隧道工程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解决隧道洞渣的处置问题,某高速公路利用隧道洞渣制备碎石,结合碎石物理力学指标和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层不同层位性能要求,探讨山区高速隧道洞渣在路面结构层中应用关键技术和控制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渣制备碎石部分洞口压碎值较大,但碎石压碎值对水稳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回弹模量影响较小;隧道洞渣级配碎石将细集料替换为石灰岩CBR值达到300%以上,满足技术要求;掺加抗剥落剂等措施对提升制备碎石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均有所提升且满足规范要求,最后给出隧道洞渣制备碎石在路面结构层中应用流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提出了绿色公路的建设理念,随着越来越多公路隧道的建设,公路隧道的节能环保理念也愈加受到重视。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介绍了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达到了生态环保、节能高效的目的,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对类似的项目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宜巴高速公路界岭隧道横洞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巴高速公路界岭隧道施工中,由于复杂的地质状况和处理坍塌历时过长,整个隧道工程严重滞后建设项目工期。因此,决定增设横洞,从横洞向正洞掘进,增加主洞工作面,以满足项目建设进度要求。文章详细介绍了增设横洞两种方案的施工工艺,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针对界岭隧道横洞垂直贯穿进入正洞和曲线渐变过渡施工转入正洞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5.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隧道工程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解决隧道弃渣的安置问题,同时为了节省投资和保护环境,将隧道弃渣进行改性用做高等级公路基层和底基层。在隧道弃渣的基本物理特性试验基础上对集料进行水泥改良,分析了内掺不同水泥含量弃渣的击实性能、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以及弯拉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弃渣内掺3%,4%,5%,6%水泥改良后,强度随水泥含量的增加而增高,水泥掺量为4%时隧道弃渣能够满足高等级公路基层和底基层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即将开工建设的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上的雪峰山隧道是我国目前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最长四车道双洞高速公路隧道之一.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国内外长大公路隧道建设的成功经验,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做到了技术上先进,质量上可靠.文章仅对本隧道设计上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以希望对同人稍有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积极探索绿色公路建设技术,项目依托岳武高速以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理念为指导,全过程采用绿色技术,全寿命实现绿色效益,全方位进行绿色管理,所有参建单位全员参与绿色实践,全面展示绿色成果。文章从全面贯彻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保护沿线景观环境和探索创新绿色公路管理机制五个方面,示范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总结示范经验,提出绿色公路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隧道、桥梁是高速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受到人为、车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坏。若不及时修复、加固不仅会影响行车安全性,还会缩短隧道、桥梁的使用寿命。基于此,对高速公路隧道桥梁加固技术和施工工艺展开分析。首先,阐释高速公路隧道桥梁加固的意义;其次,介绍常用加固技术;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高速公路隧道桥梁加固施工工艺,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是邵怀高速公路的关键性咽喉工程。隧道为并行分离双洞,S形曲线设计,全长约7000米。由于隧道内无线信号受山体阻挡衰减严重,对讲机在隧洞内相互之间的有效通话距离仅为900米,严重影响了隧道相关的维修工作、消防演练、抢险救灾等工作。此外,此项工程中使用的对讲机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在开挖时产生大量的弃渣,任意弃置将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危害。文章介绍了隧道弃渣的几种危害;总结了隧道弃渣的处置对策,隧道弃渣可以在道路建设中被合理的利用,在弃渣弃置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弃渣的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