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运输     
<正> 我国内河船舶标准化进入倒计时以淘汰技术落后船舶、推广先进统一船型为重点的我国内河船舶标准化工作已进入倒计时,作为内河船舶标准化的一项示范工程,将于2004年率先在长江三角洲和京杭运河开始试点。这是3月5日在上海召开的“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工作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12月22日,以"变革与创新——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年船舶标准化年会在京召开.年会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承办.来自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以及船级社、协会学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员单位、船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民营企业等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张文爽 《珠江水运》2009,(11):40-43
珠江货物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正面临新的市场压力和新的资源环境,本文从珠江货运船舶发展的环境资源。船型标准化与船舶主尺度、船型标准化与船闸、船型标准化与跨河桥梁、船型标准化与港口、船型标准化与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进一步厘清珠江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相关研究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推广和探索船舶行业标准化创新工作模式,对船舶行业标准化工作模式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介绍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特点。从标准化合作模式创新、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机制探索和国际标准化支撑能力建设等4个方面对基于创新基地平台的船舶行业标准化工作模式创新探索措施进行阐述,并总结实践成效。研究成果可为船舶行业标准化创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年贺词     
正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编辐部全体成员向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及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祝福!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船舶标准化工程师》全面贯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2015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秉承办刊宗旨,稳固和提高办刊质量,优化编辑的流程控制,提升科技论文的审校和发表效率,不断完善提升办刊水平。这一年,在编辑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造船业和船舶标准界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关注下,在船舶行业缓步前进的环境中,《船舶标准化工程师》仍以持续的发展势头稳步前行,继续推动中国造船业和船舶标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标准化协会船舶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7月31日在七0四研究所组织召开了“船舶舾装设备及其标准的发展趋势”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于船舶行业内的50余名船舶设计师、标准化工作者和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1.期刊简介《船舶标准化工程师》杂志(以下简称"本刊")系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一份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的船舶行业技术基础类科技期刊,其国内统一刊号为CN31-1981/U,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5-7560。本刊创刊于1957年,至今已出版发行了267期,为推进我国船舶标准化做好了宣传、报导等舆论工作。本刊自2012年第1期开始全新改版,刊物内容将更贴近市场,满足船舶工业对标准的信息需求,更直接地做好标准化服务。本刊将继续为船舶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信息     
《水运管理》2006,28(4):40-40
《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正式颁布交通部日前颁布《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确定到2020年,内河船舶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船舶安全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根据《纲要》,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实施对象与全国内河客货运输船舶,具体包括普通客船(高速客船)、  相似文献   

9.
2020新年致辞     
刘震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20,53(1):I0001-I000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2020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编辑部全体员工向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2019年,是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第三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标准体系建设之年。“中国标准2035”研究项目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船舶行业标准化改革发展,以及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顺应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而岀台的《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有效指导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构建,推动船舶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强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提高内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优化内河运输船舶结构,防止船舶污染环境,提高运输效能,促进水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将于2015年4月1日起施行。《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江河、湖泊、水库及其他内河通航水域从事运输的船舶(在与外界不通航的封闭  相似文献   

11.
对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提出的压载水置换、压载水处理要求及其实施时间进行分析,介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产业现状.通过分析船舶压载水领域国际和国内标准现状,对我国船舶压载水领域标准化发展提出建议,为我国船舶压载水领域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4月25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标准化分会(下称:标准化分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舶两大集团的有关领导以及船舶设计院所、造修船企业、船舶配套企业、高校、航运公司、船舶标准化研究机构等45家会员单位代  相似文献   

13.
廖鹏  毛宁 《水运工程》2007,(12):72-76
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京杭运河苏北段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近5年来船舶的大型化和标准化趋势十分明显,尤以驳船最为显著,而且实际船舶尺度的标准化程度愈来愈高,有助于提高航道和通航设施的利用率和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4.
船舶的大型化和标准化可有效提高航道和通航设施的利用率和通过能力。引入单吨面积综合反映内河船舶的吨位和平面尺度,采用船舶尺度标准化系数衡量船舶尺度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们作为反映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的衡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船舶建造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施工周期、实现降本增效,对船舶舾装件划分不同区域类型,并设置涂装代码。通过代码管理来实现船舶舾装件的涂装标准化。此外,采用精简油漆代码、使用通用底漆、减少使用镀锌件等手段来推进舾装件涂装标准化的优化工作。研究成果可为船舶舾装件的涂装标准化推进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春芳  王明志 《水运管理》2011,33(1):11-13,24
为更好地发展长三角地区内河航运,分析长三角地区内河船舶运力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提出推进内河船舶运力建设的建议:将率先推进长三角地区船舶标准化纳入国家内河航运发展指导意见;筹集内河船型标准化引导资金,加快船舶更新改造和淘汰老旧船舶;研究实施积极的船舶建造投融资政策;调整船舶折旧年限,加快船舶更新改造;支持内河标准化船型研发;建立长三角地区内河船舶运力及船舶工业联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鸿兰 《珠江水运》2003,(12):15-16
船舶标准化为开发航运潜能铺路 货运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是水运运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标准化是正确引领其他三化的关键,是政府宏观调控航运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珠江 《珠江水运》2006,(3):11-11,18
交通部日前发布《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确定到2010年,川江及三峡库区、京杭运河、长江、珠江三角洲及其千流基本上实现船型标准化、系列化,平均吨位较2004年增加一倍,通航设施利用率较2004年提高15%,船舶安全技术性能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内河船舶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平均吨位较2004年增加两倍,通航设施利用率较2004年提高30%,船舶安全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双月刊全国公开发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1.期刊简介《船舶标准化工程师》杂志(以下简称"本刊")系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是一份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的船舶行业技术基础类科技期刊,其国内统一刊号为CN31-1981/U,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5-7560。本刊创刊于1957年,至今已出版发行了267期,为推进我国船舶标准化做好了宣传、报导等舆论工作。本刊自2012年第1期开始全新改版,刊物内容将更贴近市场,满足船舶工业对标准的信息需求,更直接地做好标准化服务。本刊将继续为船舶标准化工作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技术文章内容将  相似文献   

20.
新年致辞     
<正>新年的钟声激荡神州大地,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值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我谨代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编辑部全体成员向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关键一年,是推进船舶工业标准体系优化的重要之年,同时也是《船舶标准化工程师》尝试转型发展的一年。这一年,《船舶标准化工程师》一如既往地发扬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强化审稿专家队伍和编辑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