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6年3月中旬结束NP投票的ISO 21125《船用起重机制造要求》等三项船用起重设备国际标准提案成功立项,为我国企业首次成系列主导研制国际标准再添精彩一笔。船用起重设备是各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上的重要甲板机械产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货物装卸和操作人员安全意义重大。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都高度关注船用起重设备国际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ISO 5894:2018《船舶与海上技术船用人孔盖》于2018年12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 5894:2018由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主导编制,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与。ISO 5894:2018是对ISO 5894:1999的修订,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最新的造船技术对通道尺寸、特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邓丽娟  华霖 《船舶工程》2015,37(S1):280-282
研究ISO标准经济效益评估方法相关工作概况、评估方法的主要步骤,应用该方法分析ISO16855:2013《船舶与海洋技术 船用起重设备可拆卸零部件 一般技术要求》等四项船用起重设备可拆卸零部件国际标准产生的经济效益,提出下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崔燕 《中国船检》2012,(1):57-58
日前,由我国提出并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4009:2011(船用与海洋技术船舶下水气囊)正式对外发布。该国际标准是以我国实施的CB/T3795—1996《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及新修订版本为基础编制的。总结了30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气囊产品的技术发展经验,为船舶气囊的生产和出口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消息报道     
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七日至十八日在广州文冲船厂召开了40KN交流电动救生艇绞车实船试验鉴定会。这种绞车是首次按国际标准草案(ISO/DP6067)要求研制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科研、设计、验船、制造及使用部门的22个单位66名代表。会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委主持。该绞车由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设计,广西梧州船用机械厂制造,在文冲船厂修造的大庆210油船上进行实船试验。这种绞车采用新颖的离心离合器带四级正齿轮传动、离心调速及偏心轴带扇形制动板制动、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中国船舶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的7500 m3 LNG加注船首制船"Avenir Aspi-ration"号在浙江舟山海域顺利完成常规海上航行试验,为接下来的气试和交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500 m3 LNG加注船是继20000 m3 LNG 运输加注船后上船院第二次为Avenir LNG 公司设计研发的船型.该公司由化学品航运巨头Stolt-Nielsen与两家LNG 领域翘楚Hoegh LNG 和Golar LNG 合资组建.  相似文献   

7.
<正>由CCS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593《船舶与海洋技术——液化天然气加注干式接头的技术要求》国际标准正式对外发布,对提升我国技术标准在行业中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7月1 5日,由中国船级社(CCS)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1593《船舶与海洋技术——  相似文献   

8.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是由我国首创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创新技术,目前已在全世界得到了的推广应用。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在这项技术方面的地位,国际标准ISO 14409:2011《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Ship launching air bags(船舶与海洋技术船舶下水用气囊)》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我国船用气囊的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3月,由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联合国内船舶国内甲板机械和舾装设备企业,主导提出的《船舶与海洋技术船用鲨鱼钳及拖销》《液货装卸设备原油外输系统系泊串靠绞车》《海上结构物原油外输系统软管绞车》《船舶与海洋技术甲板机械多功能机械手》《船舶与海洋技术可调式滚轮闸刀掣链器》和《造船海船起锚机与起锚绞盘》共六项国际标准通过投票成功立项。  相似文献   

10.
槽车对LNG动力船燃料罐首次加注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修船》2017,(2):15-17
LNG动力船的燃料罐和燃料系统是该类船舶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LNG系统的安全性关乎本船的命运,燃料罐的首次预冷成功与否尤为关键,为此,文章介绍槽车对船用LNG燃料罐首次加注方案、加注流程等,为LNG动力船舶首次加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某多功能海上重吊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双燃料系统的设计,结合其典型运营工况,采用经济性(Economic Performance,EP)分析方法对LNG燃料和低硫船用轻质柴油(Low Sulfur Marine Gas Oil,LSMGO)燃料的能量消耗、额外初始投入成本、运营成本(Operating Expense,OPEX)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在中长期的船舶运维周期内,LNG燃料的EP更好。考虑未来船用清洁燃料的发展,相关研究可为海上工程作业船舶的燃料动力系统的设计和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槽罐车对LNG双燃料动力船舶充装操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配套船舶LNG燃料加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介绍了槽罐车对双燃料船LNG储罐加注操作方法,对船用LNG储罐的吹扫及预冷、首次充液、船用LNG储罐的应用及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进行了介绍说明,为类似地区槽罐车和气趸船对双燃料船舶加注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大连中远船务28 000 m3绿色LNG运输船作为背景,结合《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探讨LNG动力船舶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国船级社(CCS)的“LNG燃料罐整体换罐模式及技术要求研究”项目的研究及其研究成果《LNG燃料罐整体换罐模式及技术要求研究报告》《船舶应用天然气燃料规范》(2021)修订建议和《LNG燃料罐整体换罐操作手册》正式通过专家评审。来自科研机构、造船企业、航运企业、设备厂家和CCS相关部门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为后续船舶规范完善和换罐模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我国LNG动力船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液化天然气(LNG)船是专门用来载运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62℃的大宗液化天然气货物的船舶。鉴于液化天然气特殊的理化性质,对液化天然气船的各方面性能要求极高。所以,液化天然气船被称为是前所未有的高技术、高难度和高附加值的船舶。尽管我国在LNG船的技术上还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全球航运中心和世界第一大船用燃油加注港口,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巩固并发展其中心地位。为将新加坡建成国际LNG加注港,新加坡海事与港务局已为推进LNG应用和LNG加注做足了铺垫和准备。随着2020年全球船用燃油限硫要求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船舶选择使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截止2018年3月1日,全球已投入营运的LNG动力船121艘,确认订单127艘,这还不包括内河LNG动力船舶。同时,LNG加注设施逐步完善,LNG动力船与LNG加注设施之间"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困局正在逐步破解。  相似文献   

17.
<正>壳牌公司称,欧洲内陆水路首艘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已开展首次加油作业,为在荷兰鹿特丹的"Containerships Polar"号和"Containerships Nord"号集装箱船提供燃料。"LNG London"号加油船主要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安特卫普港口开展加注业务。"LNG London"号船在鹿特丹的Gate码头装载LNG。一种创新的传送系统能够将LNG交付海上的船舶、内陆驳  相似文献   

18.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是由我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创新技术,目前已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应用,国际标准ISO 14409:2011 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Ship launching air bags(船舶与海洋技术船舶下水用气囊)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船用气囊的生产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我国船用气囊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LNG动力船舶加注中,槽罐车-船加注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为推动船用LNG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文章结合国内外标准和操作指引,对槽罐车-船加注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2种槽罐车-船加注技术的异同,对作业现场和安全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并建议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应急演练工作,以推动船用LNG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0.
LNG燃料的船对船(STS)加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和我国环保政策,将LNG作为船用燃料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案。提供安全可行的LNG加注设施和技术方案是确保LNG动力船发展的前提。文章识别了LNG加注船及加注作业的危险源,并提出了"事前预防"和"事后防护"措施。从LNG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系,加注对接,预冷、吹扫/惰化、蒸发气管理,控制、监测和报警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点,并给出了加注船和受注船兼容性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