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上海地方交通》2009,(9):46-47
上海将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探索实现土地占补平衡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体制,建立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实现形式,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探索建立对土地进行实时监管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深圳作为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深圳市可建设用地已高度建成,未来新增建设用地也十分有限,城市已进入二次开发转型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破解深圳公交场站发展面临的困境、实现公交场站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促进“公交都市”建设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通过借鉴香港公交场站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对比深港两地在公交场站建设理念及服务水平方面的差距,结合深圳公交场站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深圳在土地资源紧约束和城市向二次开发转型阶段下公交场站设施建设模式转变的思路和模式,对国内大中城市尤其是高度建成区的公交场站设施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影像数据是其中核心数据之一,是重要的建设内容。这些数据具有多源、多分辨率、多时相的特点,为方便这些数据的管理和利用,需对它们进行高效地组织管理。在分析现有的影像数据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文件数据库混合存储,基于ArcEngine的组件开发影像管理系统,实现影像入库、查询展示、分析决策、数据分发服务等功能,满足影像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2010,(6):95-96
上海市“闵行区陆上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式建成,该系统具有运营监管、辅助决策、数据评估等功能,能够实现对行业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和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快速干道建设在用地布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沿线用地布局的演变机理,提出对快速干道沿线用地布局进行微观量化研究的方法体系,并引入MNL模型对空间单元的用地性质选择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功能。实现了快速干道沿线用地布局的模型化。同时以京殊高速公路中山段沿线的用地情况为例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快速干道与其他相关因素一起,以一定的模式影响着沿线每一空间单元的用地性质选择,进而影响着沿线用地布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土地全面紧缺的形势下,如何“十分珍异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子孙后代的幸福。因此,各行各业应尽一切努力来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管理及其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用地较多的交通建设领域,其用地研究也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为使对该领域的用地研究有一个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进而推动交通建设用地研究向新的阶段发展,并作为交通建设用地研究学科建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地下快速干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及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角度,对建设和发展专为汽车提供服务的城市地下快速干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建设城市地下快速干道,既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现状又符合节约土地的要求,在经济、技术和环境方面也不存在重大障碍,对于交通拥挤严重、地表交通用地极度缺乏的特大城市而言,建立城市地下快速干道应该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应用场景对交通分配多样化的需求,结合目前交通分配方 法族谱中的众多模型与方法,本文构建能够满足族谱中所有交通分配特征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技 术框架,提出交通网络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体系,并将该体系嵌入交通分析平台软件“交运之星- TranStar”中。该技术体系包括:“模型关键参数”“交通阻抗函数”“交通网络交通分配基础模型与 快速算法”3部分模块组合的分析模型一体化;面向步行、自行车、机动车及公共交通等多模式交 通网络的分析对象一体化;针对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网络建设,交通管理控制,公共交通系统,以 及交通政策制定等应用场景一体化。选取南京市道路网络和公交网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 明,本文提出的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具有处理超万节点多模式交通网络的能力,对各类交通模 式、典型业务场景的分析结果可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读书     
《城市交通》2009,7(3):99-99
经济·土地·城市: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书中作者最关注的是经济、民生。“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考虑”,其中的观点现今已成为主流,书中还有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关的来自国际方面的经验和“流域发展模式的选择”等内容。土地与经济是分不开的,从政策分析的角度解读了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与国土开发。由于城市边缘土地增值分配不公与不均已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因此,本书还探讨了在耕地转建设用地中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及提高土地市场经济效率和集体土地股份化等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解读我国铁路土地综合开发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从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成本、开发潜力、开发流程、用地 指标以及弥补铁路建设资金缺口、盘活铁路用地资源、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铁路存量土地开发的优势与 意义;通过分析铁路存量土地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江苏省铁路存量土地开发流程设计思路;从地方政府在铁路土地开 发中的作用、省级主管部门在铁路土地开发中的管理职能、综合开发收益与分配机制、综合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江 苏省铁路存量土地开发对策措施,对其它省区的铁路土地综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SDSS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仅仅是简单的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来驱动决策,决策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公路养护决策的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基于SDSS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结合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商业智能技术,在决策过程中以模型、知识、数据共同驱动决策。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模型库、知识库和数据库组成,其中数据仓库能够实现对决策主题数据的存储和综合;联机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可以挖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知识;模型库可以实现多个广义模型的组合辅助决策;数据库可以为辅助决策提供数据;专家系统可以利用知识推理进行定性分析。它们有机集成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将相互补充和依赖,能发挥各自的辅助决策优势,实现更有效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网络通信、数据库、GIS等技术构建一种分布式环卫中心车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GPRS网络、Internet网络实现了数据通信,利用功能强大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存储、更新,通过MapX组件式GIS技术对地图进行操作、管理,实现了鹰眼窗口。提供了多窗口界面,方便了用户对系统的操作、管理,提出并实现了转发中心的设计思想,实现了多个车载、多个地磅与不同位置的分中心数据通信的分布式结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为大规模车辆运输数据采集奠定了基础。本系统为环卫中心管理部门的规划、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或者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资料是项目的必要性论证、方案比选、确定系统规模、进行效益分析的基础,科学合理地预测客流已成为决策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及时总结城市自身的轨道交通成长规律和客流特征,有助于提高客流预测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广州已开通的八条轨道线运营资料,对轨道交通从单线向网络转变过程中的成长规律和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从公交整体水平提升、换乘点接入、站点周边用地开发、以及轨道票价制定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为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监理行业和监理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一套反映监理团队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层次设计,提出经济性、稳定性、专业性和荣誉感4个准则。设计了包括监理服务费率、平均收入水平指数、监理人员替换率、监理人员配备密度差异率、业务水平指数、社会声誉感指数等评价指标,并且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各评价指标容易量化,在实际监理团队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监管技术是保障内河航运系统安全、高效及绿色运行的关键。从态势感知、事件监视及组织优化这3方面阐述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研究现状,总结技术发展沿革与趋势,分析监管技术存在的不足。研究表明:内河航运监管态势感知研究伴随先进信息感知技术发展做适应性进步,从利用海事雷达技术捕捉船舶物理表象特征,逐步结合数据挖掘方法融合多源信息向多船态势感知和智能感知方向发展;事件监视研究起初受限于传感器设备感知水平不足而主要面向事件后分析,结合先进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技术,逐渐向事件中检测和事件前预测方向发展;组织优化研究主要包括船舶运行空间优化方案和时间优化方案的制定,未来组织优化模型需考虑航道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利于推进组织运行方案的实际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海事监管需求。提炼内河航运系统多模式一体化融合感知网、全息场景图及智能管控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面向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探索内河航运平行监管模式,阐述内河要素物理及耦合关系平行建模和平行数据集建立与信息挖掘、平行监管及交互可视化等方面建设的核心内容,旨在采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实闭环交互机制实现内河航运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overall social interest in land us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land administration, an information system for land-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LUPM) was established, which is composed of presentation layer, business logic layer and data layer in the general structure. The application support platform of the ISLUPM, built based on COM, COM and .NET standard components, includes data engine, data management, assemblies, components managem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interface. Then, an elaboration was made on major functions of the ISLUPM, such as planning revision scheme, planning operation flow, digital processing, thematic analysis and inquiry, and preparation of the chart of reserved land resources. The developed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land-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ork of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hina. It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land an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7.
确定环境下危险品公路运输路径多属性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危险品的运输量在大幅增长,危险品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风险在扩大.如何选择一条最佳的危险品运输路径,使其既能保证运输安全又能保证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是决策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构建危险品公路运输路径决策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环境下路径决策的层次分析模型,并通过一个算例证明了决策模型的可行性.该方法有助于决策部门选择合理的运输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探索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大数据在统计决策和安全监管方面的应用价值,系统性地提出了船舶AIS大数据资源管理与分析应用架构。首先,根据船舶AIS大数据特点,设计了船舶AIS大数据处理流程和存储策略,为后续高效计算提供支撑;然后,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船舶AIS大数据的船舶轨迹重建算法、断面船舶流量统计算法、船舶进出港区识别算法、船舶航行状态分析算法四种基础算法;最后,基于上述计算方法,将船舶AIS大数据应用于断面流量统计、船舶规范使用船载AIS设备行为监控以及船舶规范执行进出港报告情况监控等场景,结果表明船舶AIS数据在统计决策和安全监管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公交站点短时的客流预测是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重要的决策基础与技术支持. 在对短时客流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卡尔曼滤波作为公交站点短时客流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 选用了一条实际公交线路中客流量较大、客流变化明显具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了采集数据和实例分析,数据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5.1771,均方误差为0.7961,表明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短时公交客流进行预测. 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比较,在相同的实例数据下,其平均绝对误差为10.4770,均方误差为1.6724,结果表明使用卡尔曼滤波建立的模型比较准确,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预测误差小,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智能公交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APTS)数据具有海量、类型多样等大数据的典型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和挖掘可能获得丰富的公交出行特征和规律.构建基于APTS大数据的公交出行多维分析框架,在计算乘客出行时空信息(上车、下车和换乘)的基础上,建立包含4个维度(乘客、时间、空间和行为)的公交出行数据模型,系统提出基于5种联机分析处理方法的公交出行分析内容.应用APTS大数据对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实验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便捷地分析不同维度、不同粒度的公交出行信息,不仅能够应用于公交乘客出行行为的研究,还能够为城市公交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