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晓旭 《电气化铁道》2022,(S1):121-124+128
针对重载线路车流密度大、人工上线检测补偿b值安全隐患大的问题,研究了一套补偿装置b值在线检测装置,该装置安装于补偿坠砣下方,基于激光测距原理,将补偿装置b值实时反馈至接收终端,并通过程序自动判定异常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报警,可及时发现补偿装置卡滞或b值超标情况,以便运维管理人员及时安排计划进行现场复核和调整,确保接触网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对b值在线监测数据的连续分析可提前对接触网设备异常状态进行判定,其大范围的深入应用有助于接触网运行风险研判。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接触网下锚补偿装置参数检测中存在的效率低、测量间隔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补偿器a、b值超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线监测方案。该方案基于单片机、传感器和物联网等技术测量坠砣的底面到地面的距离、现场温度及绳索张力,并通过物联网将实时数据传输存储到服务器进行在线分析监测。监测系统减少了维护人员巡视频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故障预测能力,确保接触网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手工制作接触网水泥坠砣存在的工艺性差、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京沪线电气化工程建设需要,探讨了机制接触网水泥坠砣的新工艺及其工序流程,分析了机制新工艺的特点,并对2种制作工艺进行了经济技术条件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坠砣位移、摇杆倾角以及环境参数可以得到接触网张力传递系统的运行状态,而风荷载会导致棘轮补偿器坠砣位移的变化。为准确提取接触网张力传递系统中的故障信息,需对风荷载作用导致的坠砣位移分量进行去除。考虑到风荷载分量是弱信号,提出基于虚拟观测的FastICA的去除方法,并针对ICA的不确定性,提出SS-MDP法消除分离信号的不确定性,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实现坠砣位移信号中风荷载分量的去除。去除风荷载分量后的信号可用于接触网张力传递系统的故障状态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介绍液压补偿装置、弹簧补偿装置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对液压、弹簧、棘轮及滑轮组补偿装置从技术上作了比较。并结合客运专线的线材张力、锚段长度,通过对坠砣行程、下锚最低安装高度的计算,从安装条件、技术性能、维护性能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站台间及隧道内各种下锚补偿装置的适应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接触网监测中棘轮补偿装置坠砣风振位移与断线位移容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形态学-小波的断线故障检测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搭建接触网模型,采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场,通过瞬态动力学仿真模拟接触线b值的风振位移曲线;构造出无干扰断线信号和有风振分量干扰的断线信号,采用基于形态学方法的交替混合滤波器对含噪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对信号做小波变换并根据模极大值原理计算Lipschitz指数实现断线故障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形态学滤波方法能够完整保留断线故障特征;断线点Lipschitz指数最大值不超过0.11,风振位移Lipschitz指数最小值不低于0.25,将Lipschitz指数作为定量判据可以有效区分坠砣的断线位移和风振位移,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接触网链形接触悬挂的计算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实现承力索架线一次到位的技术条件,得出了计算承力索张力和补偿坠砣安装高度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承力索一次到位施工的8个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影响接触网张力的相关因素;采用位移传感器,以TMS320F28335处理器为核心,研究了接触网张力监测装置。模拟实验表明:对坠砣位移分辨的监控精度可达到0.1 mm,监测的相对误差小于千分之一,满足现场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1棘轮补偿装置1.1用途棘轮补偿装置(见图1)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正线或站线、地铁线路、城市地铁轻轨下锚处补偿调整张力,能确保接触网线或承力索承受正确和持续的补偿力,并具备断线止动能力,可防止断线后坠砣落地而损坏下部设施及造成其他伤害。  相似文献   

10.
接触网YB型张力补偿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接触网YB型张力补偿装置,利用液压原理,实现无须外界能源补充条件下,自动张力补偿。阐述了研制过程,介绍原理、结构、试验和推广应用的良好效果。说明代替传统坠砣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的特点,在隧道等狭窄净空条件下使用,无须扩大开挖断面,减小设计施工量,避免对行车的干扰,技术和经济效益显著。阐明推广应用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州轨道交通3号线沥大盾构区间从番禺区大石镇厦滘村底下穿过鱿脺虼遄湓诩淙砣醯牡夭闵?大部分房屋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的木桩基础或天然基础,极易下沉开裂,建筑物保护难度大,具体介绍盾构通过该段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复杂路网下高速铁路需跨越江河湖海,大跨度钢桁架桥不断涌现。大跨度钢桁架梁纵向伸缩量大且变位复杂,接触网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钢桁架梁的伸缩与变位特征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大跨度钢桁架桥梁接触网设计多因素配合机理和数学计算,以确保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上接触网的正常、安全工作。通过对大跨度钢桁架桥梁体纵向伸缩与接触网锚段布置配合间的跨度、温度、锚段补偿方向等关键因素数据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方法,推导出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在钢桁架梁伸缩及线涨伸缩共同作用下坠砣最大行程变化量、补偿装置b值与a值安装曲线等计算公式。通过典型工况计算对比发现,缩短锚段长度能有效改善钢梁伸缩对接触网影响;采用对比法研究大跨度钢桁架桥在不同接触网锚段布置方式下钢梁伸缩对张力补偿装置的影响大小,提出了720 m以下、720~849 m、850~1 900 m及1 900 m以上4种不同跨度钢桁架桥的接触网最优锚段布置方式。本文相关研究及计算公式可为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桁架桥上接触网平面布置、张力补偿装置安装参数选用等关键技术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双摄像头环境下控制延误提取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主要对控制延误提取的误差指标进行了验证。以曹安路-绿苑路交叉口西进口道为参数提取的场景,首先介绍了控制延误参数提取的原理;然后对获取的单个车辆的行程时间值与真实的行程时间值进行对比,使用平均误差指标得到系统提取的单辆车进行比较,得到行程时间值的误差值接近0,使用塞尔指标验证了课题研究中所提取的行程时间与实际的行程时间,结果表明可以认为检测得到的值与真实值相同。之后通过相关的处理,获取按周期统计间隔得到的车均信控延误值,考虑所获取的车均延误值的大小,选用平均相对误差指标作为周期延误参数误差统计的指标,使用k-s验证了延误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指标符合正态分布,最后使用t检验验证了课题研究中所提取的周期控制延误平均相对误差指标的误差值小于10%,从而证明了参数提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重载列车过大的纵向冲动,成为制约重载列车发展的瓶颈。使用列车空气制动与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以摩擦式缓冲器为研究对象,根据缓冲器运动机理,构建缓冲器阻抗力与压缩行程变化的非线性模型。分别研究缓冲器初压力和缓冲器不同行程区段上阻抗特性变化对重载万吨列车在运行工况下纵向冲动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缓冲器初压力和缩短过渡段的压缩行程或增大过渡段区间首尾阻抗力差,能减小重载列车车钩力最大值,但会使加速度变大;减小缓冲器稳定区段的阻抗值,能有效减小列车车钩力和加速度,降低列车的纵向冲动。在有无牵引杆两种条件下缓冲器各区段阻抗特性变化对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可为缓冲器的阻抗特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接触网监测方式的不足,研制了一套接触网补偿装置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接触网补偿装置b值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显示—分析"等功能.该系统通过硬件监测终端采集数据,经GPRS进行远距离无线通信;开发web网站,接收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b值-温度"拟合公式,预测未来时间段的b值变化;根据b值异常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地铁高架柔性接触网 缺陷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深圳地铁 1 号线高架段接触网存在的 大量问题进行分析,如接触线下锚在承力索的外侧、供 电能力设计不足、接触网钢柱基础设计不合理、非支接 触线抬高不够等,并提出整改方案,以确保运营安全。 讨论新建高架段接触网工程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注 意的问题,如钢柱及其拉线基础不按图施工、高架段与 地下段过渡处拉弧及磨损严重、坠砣限制管脱落引起 短路、折返线渡线下锚底座角钢安装过高、定位钩被电 流烧损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5号线暗挖区间地表沉降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区间地表沉降值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北京地铁区间施工地表沉降应按预警、报警和极限5级控制的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隧道间近距离穿越工况风险,以青岛地铁6号线峨—富区间盾构隧道上跨既有1号线峨—石区间隧道工程为例,该工程具有超浅埋、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上跨既有线等工程特点,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峨—富区间盾构施工对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变形影响,提出盾构施工风险管控对策,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时比对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峨—富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变形较小,采取地层预加固、试验段先行、自动化监测综合控制对策,盾构上跨顺利通过,过程中峨—石区间隧道结构各项位移值均为正常,最大位移值约为1 mm,为计算值的1.5倍。此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胜关长江大桥支座的纵向动位移监测数据,利用动位移监测值的累加概率特性拟合广义极值分布函数,通过蒙特卡洛抽样模拟得到在设计使用寿命内的动位移累积行程,基于支座超过磨损上限的失效概率进行支座磨损状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各个球型钢支座的动位移累积行程与列车通过次数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特性,且下游侧距固定支座最近支座的动位移累积行程的线性增长速率最大,在3495次列车作用下其动位移累积平均值最大(7.020mm),动位移累积行程可达到22 810mm,更容易磨损破坏;利用广义极值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模拟实测累加概率特性,下游侧距固定支座最近支座对应广义极值分布函数的形状参数、比例参数和位置参数分别为0.305 8,0.816 3和2.029 4;通过蒙特卡洛抽样得到的模拟累积行程与实测累积行程基本一致;在5%显著性水平上支座失效概率的计算值为0,说明支座在设计使用寿命内未达到磨损上限,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由于目前未对-40℃以下极寒天气条件下补偿器a、b值的设置提出要求,为确保高寒地区电气化铁路行车安全,基于滨洲铁路所处的高纬度、高原、高寒气象条件,对补偿器a、b值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调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