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雪莲黄酮总甙对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雪莲黄酮单独应用可诱导PBMC细胞毒活性,其浓度在0.6μg/ml时,作用最明显(p<0.05)。且可显著增强亚适剂量HrIL-2诱导的PBMC的细胞毒活性,而对大剂量IL-2的诱导作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小鼠胸腺细胞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HC)清除白细胞介素Ⅰ(IL—1)等的干扰来检测白细胞介素Ⅱ(IL—2)活性,并与无HC抑制的胸腺细胞法及脾细胞测定法进行了比较。经用标准IL—2及5例PHA诱导的IL—2上清检测的结果显示胸腺细胞加HC法为无IL—2依赖株时测定IL—2活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2对哮喘患者Th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哮喘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的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探讨IL 12对哮喘治疗的机制及应用。方法 从哮喘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和CD4 + T(Th)细胞 ,单核细胞被尘螨变应原刺激活化后同CD4 + T细胞分别与 1μg·L-1和 5 μg·L-1IL 12共培养 ,对照组不加IL 12。 72h后收集培养上清 ,ELISA法检测IL 4、IL 5和IFN γ的生成量。培养细胞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内特异性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IL 4、IL 5的产生量明显减少 ,IFN γ的产生量显著增加 (P <0 .0 1) ,而且这种变化趋势在 1μg·L-1、5 μg·L-1IL 12间也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实验组Th1/Th2向Th1方向漂移 ,Th1/Th2增加 (P<0 .0 1)。结论 IL 12可调节Th的分化方向及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分泌 ,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依赖性。提示IL 12可作为一种新的哮喘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IL-1(Interleukin-1)有广泛生理作用,如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抗肿瘤和促进造血等,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最近,IL-1家族的一个新成员IL-1ra(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受到广泛关注。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剂,它的发现对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和抗骨髓瘤细胞活性的协同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NK细胞表面CD69的表达;阴性细胞纯化法用于获得高纯度的NK细胞;ELISA测定NK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的浓度;标准铬51释放试验评估NK细胞杀伤骨髓瘤细胞的能力。结果与单一应用IL-18相比,低浓度IL-2和IL-18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NK细胞的活性、分泌干扰素(IFN-γ)的水平和杀伤骨髓瘤细胞的作用。结论低浓度IL-2具有协同IL-18活化NK细胞抗骨髓瘤细胞的作用,此结果为IL-2和IL-18联合应用治疗骨髓瘤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102份系列血清中IL-6含量,发现患者血清IL-6含量在6病日前及发热低血压期均高于正常;6病日达高峰,7病日开始下降;发热期明显升高,少尿期达峰值;IL-6含量在轻、中、重及危重型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IL-6与尿蛋白在含量间明显正相关。提示IL-6含量变化与病程进展一致,是引起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理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可一定程度判定患者预后和转归,反映肾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SIL-2R异常分泌的原因,应用细胞培养法检测了24例Graves'病,16例健康对照的外用血单个核细胞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IL-2产生、SIL-2R释放的状况,以及去除单核细胞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发现Graves'甲亢IL-2释放水平低于对照,而SIL-2R水平高于对照。去除单核细胞可增加Graves'病患者IL-2的产生。但以上处理对正常对照IL-2、SIL-2R产生无影响。提示单核细胞在Graves'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产生不足中起重要作用,而SIL-2R水平增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4(IL-4)是由活化的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L-4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1]。为了解IL-4在小地某些疾病时的水平变化,1995年11月~1996年4月,我们对40例不同种类疾病患儿进行了血清IL-4水平检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40例均为住院患儿,其中支气管肺炎28例,年龄1月~5岁,男20例,女8例.过敏性紫癜(HSP)6例,年龄3~12岁,男5例,女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年龄名~6岁,男5例,女1例.对照组为某幼儿园健康小儿20例,年龄1~3岁,男11例,女9例.其检…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pcDNA-IL-2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cDNA导入对顺铂诱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的影响。我们采用PCR技术扩增人IL-2cDNA片段,构建pcDNA-IL-2真核表达质粒。导入顺铂诱导的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观察其耐药性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IL-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Cos-7细胞高效表达,导入卵巢癌耐药细胞后其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升高。说明转导pcD-NA-IL-2基因的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其耐药性有明显逆转,而且IL-2亦可逆转非mdr1依赖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对20例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肿瘤患者用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其中8例治疗后PBL对同种异体相同组织学类型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从43.2升高到1249.0溶解单位(P<0.05),而NK活性无明显变化;T4、T8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强度明显升高,从1.9到3.9(P<0.05)及4.4到7.2(P<0.05)。所有患者PPD及PHA反应性明显增强,从10.9mm到13.6mm(P<0.01)及7.9mm到12.7mm(P<0.01),15例有一过性寒战、发热,其中10例伴轻度恶心、呕吐。结果提示:TIL和rhIL-2治疗后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无明显毒副作用,可能成为进展期肿瘤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鸡白细胞介素2在毕赤酵母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利用Pichia酵母真核细胞表达系统表达重组鸡白细胞介素 2 (IL 2 ) ,为大量制备鸡IL 2奠定基础。方法 将ConA激活的鸡脾脏T淋巴细胞中扩增得到的我国地方品种萧山鸡IL 2基因 ,克隆入pPIC9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 ,甲醇诱导蛋白质表达。结果 SDS PAGE和Westernblot均在 30ku处检测到特异条带。结论 表明重组鸡IL 2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2.
克隆人 IL - 1 2 ( h IL - 1 2 ) p40和 p35亚单位 c DNA,构建人单链 IL- 1 2 ( rhsc IL- 1 2 )融合基因 ,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 从经 PDBu刺激的 EBV转化的人 B淋巴母细胞株 NC37中提取 m RNA,经 RT- PCR分别获得 h IL- 1 2 p40和 p35亚单位编码序列的 c DNA,运用重组 PCR技术将两段基因通过一疏水性多肽接头 ( Gly4 Ser) 3 DNA序列进行体外基因重组 ,构建 rhsc IL- 1 2融合基因 ,将其插入 pc DNA3.1 ( + )真核表达载体 ,经脂质体转染 COS7细胞进行表达 ,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 所克隆的 h IL- 1 2 p40、p35c DNA序列和构建的 rhsc IL - 1 2融合基因 DNA序列均经测序得以证实 ,融合基因可在 COS7中表达其产物 rhsc IL- 1 2融合蛋白 ,其分子量为 70 KD,可与鼠抗人 IL - 1 2 p40 /p7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 rhsc IL- 1 2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性奠定了基础 ,也为 rhsc IL- 1 2融合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有无白细胞介素-6(IL-6)的两种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诱导作用及效率。方法通过两步法,采用两种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CB-MNC分化为DC,即FST组和FST6组,分别为Flt3配体(FL)+干细胞因子(SCF)+促血小板生成素(TPO)、FL+SCF+TPO+IL-6。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比较两组间同样条件下诱导的DC数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 1FST组培养的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分别为CD1a(11.83±3.45)%、CD83(31.15±8.35)%、CD11c(95.18±2.92)%、CD40(93.10±5.26)%、CD86(86.24±7.17)%,同等条件下获得上述表型的细胞(2.03±0.13)×106个;2FST6组培养的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分别为CD1a(13.62±4.05)%、CD83(27.82±8.81)%、CD11c(83.29±5.31)%、CD40(85.30±6.85)%、CD86(78.86±2.23)%,同等条件下获得上述表型的细胞(2.58±0.11)×106个DC。两者均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12、IL-10的功能。结论 FST组和FST6组通过两步法均能成功诱导出功能性成熟的DC,FST6组诱导DC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细胞中影响免疫状态的 7种细胞因子的表达 ,初步探讨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揭示肿瘤逃逸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和结核性胸膜炎炎性胸水细胞中IL 2、INF γ、IL 1 2、IL 1 8、IL 1 0、IL 4、TGF β1mRNA表达 ,比较其差异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水细胞中IL 1 0、TGF β1、IL 4表达者显著高于IL 2、INF γ、IL 1 2、IL 1 8,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核患者表达的各细胞因子水平均较低 ,且各因子的表达细胞数量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性胸水细胞中Ⅱ型细胞因子表达者占主导地位 ,IL 1 0和TGF β1共同高表达 ,提示二者可能共同作用 ,参与形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及用ConA 激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IL-2活性过程中的几个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1×10~6 PBMC/ml 经10ug ConA/ml 刺激48h 为诱生IL-2的最佳条件,检测IL-2活性的最佳条件是:2.5×10~4每孔检测细胞/0.1ml/与等量样品共同培养24h.作者认为,小鼠脾细胞经10ug ConA/ml 剌激48h 后.大部分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适用于IL-2活性的检测,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突变型471TNF-α蛋白,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突变型471TNF-α及野生型TNF-α cDNA片段,克隆入中间载体pUCm-T中,并测序证实。以限制性内切酶切下目的片段,克隆入pBV220中,转入大肠杆菌DH5α,温度诱导表达野生型及突变型471TNF-α蛋白。初步纯化蛋白后,采用MTT法评估两者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①获得了测序正确的野生型TNF-α及突变型471TNF-α的cDNA克隆;②构建了正常人野生型TNF-α及突变型471TNF-α重组表达质粒;③经温度诱导,TNF-α及突变型471TNF-α蛋白均获得了表达;④初步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突变型471TNF-α蛋白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野生型。结论 突变型471-α的生物学活性优于野生型TNF-α,为进一步开展TNF-α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获取人IL-18cDN克隆。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取人IL-18cDNA,将其克隆至天然蛋白表达载体PBV220中,并进一步亚克隆至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3中,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至PBV220中的IL-18cDNA包含成熟IL-18蛋白的全部编码序列,酶切分析表明一约470bp的基因片段克隆至PGEX-4T-3中,与理论预计的一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troNectin,RN)诱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免疫特性及对人类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分成两组,应用CD3单抗、IFN-γ、IL-2培养CIK细胞,一组含RN(RN组),一组不含RN(Non-RN组)。记录两组细胞增殖速度;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测定免疫细胞表型;用CBA细胞因子试剂盒检测IFN-γ、TNF-α及IL-4的分泌;用CFSE/PI双标法测定CIK细胞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RN组细胞生长明显快于Non-RN组(P<0.05);CD3+CD8+的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细胞所占百分比在第5天和第10天时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5天时RN组有大幅度升高,第15、20、25天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毒杀伤活性结果显示,RN组与Non-RN组对K562细胞毒活性亦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细胞因子IFN-γ、TNF-α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泌量逐渐升高。结论使用RN诱导的CIK细胞增殖速度快,杀伤肿瘤细胞活性高,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型2型人腺伴随病毒(AAV-2)基因组载体pSSV9-int-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携带和表达真核基因的基础AAV载体pSSV9/MulV-neosv,表达了neo基因,并采用该载体组建了携带人白细胞介素-2cDNA的重组AAV载体pSSV9/MulV-neosv-IL-2,转染A549细胞后表达了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为应用腺伴随病毒作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人白细胞介素2为载体,人Perforin为毒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成pBV221/IL2-Perforom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出IL2-Perforin重组毒素,SDS-PAGE获得分子量的20KD的蛋白条带,细胞毒测定对活化的人T淋巴细胞和IL2依赖株CTLL2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且明显抑制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这是一种性质全新的重组毒素,其杀伤机制不同于以往所用的毒素(PE,DT等)。这种新的重组毒素不仅有益于器官移植,也可能对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