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财务公司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但是我国汽车行业财务公司的发展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文中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国汽车行业财务公司的现状及内外部环境,研究了汽车行业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财务公司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但是我国汽车行业财务公司的发展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文章用SWOT方法分析了我国汽车行业财务公司的现状及内外部环境,研究了汽车行业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响应我国绿色发展的号召,汽车行业正不断创新汽车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在研发汽车制造新技术的同时,汽车行业还应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服务,为新能源汽车的总体质量保驾护航。文章分析了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方面的具体应用,得出电子诊断技术的现实意义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希望能为我国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应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看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独立的开发能力等。这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目前,国际汽车行业正在广泛采用平台共享,零部件全球采购,模块化供货等策略,因此,我国汽车行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跟上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尤扬 《时代汽车》2022,(10):95-96
最近几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全新趋势,所以我国汽车行业现急需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人才.高职院校在进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培养出与传统汽车相关的人才,更重要,是增加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高职院校中新能源汽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去分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直接带动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过程中,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存在一定滞后,与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汽车行业全面发展。文章主要对汽车维修行业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全面推进汽车维修行业向前发展,进而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姝骐 《时代汽车》2022,(8):110-112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石油等重要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开拓国内市场,从目前国内市场发展形势来看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我国绿色低碳的环境保护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接下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从我国当前低碳环保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汽车营销实行CR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汽车行业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汽车销售的主要目标市场转向了私人轿车市场和贷款购车市场。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入世后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都要求汽车行业的前端管理水平必须获得较大的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和应用,正是适应了汽车行业的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汽车行业面临着百年不遇的深刻变革,从新能源电动车的弯道超车,到自动驾驶的起步追赶,都预示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野心。近几年,汽车"新四化"的提出,给我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方向,笔者发现,汽车"新四化"的发展方向也可以映射到自动驾驶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从当前恶劣的气候现象引出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汽车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3个主要问题,并对这3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分析目前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最后提出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初,我国出台了燃油税费改革、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等一揽子汽车消费促进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年底,各项政策陆续到期,未来相关政策如何调整,如何保证汽车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已成为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2008年底以来,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激励措施,对本国汽车行业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国外汽车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财税激励措施和效果,这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是中国汽车行业新闻不断、极不平凡的一年。如何评价这一年中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在1月14日揭晓的“回力双钱轮胎杯”’97中国汽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中,我国30位资深汽车新闻记者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由中华工商时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以及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及上海东方汽车杂志社等30家新闻单位的资深汽车新闻记者共同评选年度汽车十大新闻,今年已是第二届。“回力双钱轮胎杯”’97中国汽车十大新闻,以过去一年中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10个新闻事件为载体,对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60年发展,我国汽车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的汽车工业,并初步创建了自主品牌汽车及其产业链体系。我国汽车工业以其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就业面广、积累资金能力强等特点,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为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垫定了基础。庆贺甲子华诞,瞻顾世界汽车行业时空变化,我国汽车工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自主品牌方面更是  相似文献   

14.
杨伟国 《时代汽车》2023,(3):131-133
我国在不断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发展目标中,汽车行业的发展迎来新局面。节能减排、轻量化、安全舒适成为当前汽车主要发展方向,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工艺方面逐渐研发出新技术,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本文分别对车身设计新技术与制造工艺新技术进行分析,并探究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及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以便推动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巨大的国际竞争环境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俨然已发展成为汽车生产、消费大国。同时,我国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一种新兴业态,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为各行各业改革、发展和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汽车营销模式现状分析,总结我国汽车行业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利用互联网对我国汽车营销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为汽车行业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6.
汽车行业是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下,制定适合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并引领汽车行业绿色发展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刻不容缓。在总结国内外碳排放核算工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企业/组织层面、产品层面和项目/服务层面阐述了汽车行业碳排放核算范围与用途。提出了从生命周期角度开展我国汽车行业碳排放核算的工作方法与思路,指出了核算过程中有关核算边界确定、数据收集与数据质量评估以及清单结果计算中的关键要点。从碳排放核算标准建立、基础数据库建设、低碳产品标识制度完善等方面给出了汽车行业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的建议。建立并完善汽车行业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不仅有利于摸清汽车企业的碳排放家底,帮助汽车企业识别碳排放关键环节,还可促进汽车行业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协同减碳,从而推动我国汽车、交通、能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若晴 《时代汽车》2023,(2):165-167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需求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汽车行业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实现快速的发展进步,为了满足驾驶人员的需求,各个生产厂商均对电子技术的使用给予足够的关注。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的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中的一种趋势,电子行业与汽车行业在快速融合过程中,也实现了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进步,电子行业对汽车行业影响也越发明显。PLC控制系统发展时间较长,选择使用的电子技术较为成熟,将其应用到汽车电子仪表中,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帮助明显。本文阐述了PLC控制系统的发展周期和汽车电子仪表分类,分析了汽车电子仪表和PLC控制系统在汽车电子仪表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汽车PLC技术在仪表中的未来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外汽车集团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业的启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日、西欧、韩国等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作了研究分析,指出了我国汽车行业与国外汽车行业之间的差距,并对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趋势影响下,当前我国人民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愈来愈严格.而生活水平与先进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兴起.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快速成长,在各个高职学校同样设立了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联的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了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具有专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行业网络营销大有发展前途。首先比较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特点,归纳出汽车网络营销的优势;其次,对我国汽车网络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我国汽车网络营销的发展给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