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车乘客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客车乘客座椅的乘坐舒适性和人体舒适坐姿的相关要求,并扼要介绍亚星YXZ232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座椅发泡材料的特性是影响座椅舒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拉压试验机对座椅发泡材料进行乘坐压力测量,设计乘坐压力与发泡密度、硬度和回弹率的单因素实验,实验分析了乘坐压力与物理参数的相关性和显著性。在40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HyperStudy多学科优化软件,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座椅发泡材料乘坐压力评估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出乘坐压力的大小,从而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评估座椅舒适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张程 《汽车文摘》2023,(4):35-39
随着消费者购买第2辆汽车的需求增加,消费者对汽车驾乘舒适性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对座椅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汽车座椅系统设计没有全面考虑用户的休息情景,造成后期乘坐体验舒适性差。通过前期传统座椅布置设计分析,制定零重力座椅人机布置要求,校核零重力座椅布置优化设计参数,总结了座椅设计开发优化方法。通过改善零重力座椅的人机参数,增添更多座椅使用模式,确保驾乘人员乘坐舒适并成功应用于整车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4.
乘坐舒适性是汽车座椅的重要性能,它包括静态舒适性和动态舒适性。设计座椅的位置,满足以驾驶员为中心的人机关系和坐姿要求是座椅设计的前提。提出了座椅位置及其调节范围设计的有效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CAD系统,可以帮助厂商明确座椅位置设计的要求,并获得一系列信息,为汽车生产商和座椅供应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对话工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客运的规模日益扩大、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旅客对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在高档客车上已竞相采用椅背倾角无级可调的旅客座椅。这已成为占领客运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旅客座椅靠背倾角调节器成了旅客座椅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键部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体-座椅系统的研究,分析人体在乘座状态下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牵引车—半挂车乘坐舒适性的优化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更能合理地评价行驶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作为目标函数的基础,对牵引车——半挂车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优化分析。在考虑垂直、纵摇、横摇三向运动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座椅及驾驶室悬架运动的15自由度线性模型。经比较,既有座椅又有驾驶室悬架的优化情况的乘坐舒适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车辆座椅是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部件,座椅舒适性的研究已成为车辆座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动态舒适性的概念,通过对舒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法来提高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为汽车座椅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座椅调角器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向军 《汽车技术》1999,(10):15-16
为满足不同乘员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座椅一般都设计成可调整的结构,座椅调角器即是为满足座椅靠背角度调整而设计的机构。文中对较常用的两种手动调角器的结构原理、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具体结构设计时合理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针对汽车座椅系统结构分析,提出了座椅的一般设计要满足人机工程要求;在行驶过程中,应有效削弱地面传递的冲击和振动;驾驶过程中要减少盲区等要求。通过分析人体生理结构、人体测量学以及人体工程学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得出了最舒适的乘坐姿势和座椅尺寸参数,这些座椅设计参数直接影响了座椅的舒适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在汽车中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汽车的舒适性也变得尤为重要,而汽车座椅对舒适性影响最大,因此汽车座椅舒适性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中座椅舒  相似文献   

11.
座椅悬架对驾驶员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采用了滤波白噪声作为路面激励,综合路面仿真结果和车辆实际使用工况确定了仿真路面输入模型,对商用车进行了适当简化,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安有座椅的"车辆—座椅—人体"三自由度模型与未安装座椅的"车辆—人体"模型相比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座椅刚度和阻尼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座椅的乘坐舒适性。采用CAE技术,对某中型卡车司机座椅进行动力学响应分析,并对座椅的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参数进行动力学优化,优化后座垫上的加速度峰值大幅降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平顺性试验验证,优化后的座椅结构在各种车速下,总计权值明显低于原结构。摸索出了一条运用CAE技术对机械式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进行分析和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远 《轿车情报》2010,(6):122-122
您对全新A8L有什么看法?对国产A3有什么样的期待?迈克尔:ASL强调的是产品的舒适性,包括噪音的舒适性、乘坐的舒适性、减振的舒适性。比如我们在右后座椅上安装了一个个性化的乘坐系统,舒适乘坐的同时配备了自由调节的按摩系统。而且我们的MMI系统可以使驾驶者在进行系统操作的时候,并不影响对前面路况的把握,同时我想强调的是,中国顾客可以用汉字输入系统与MMI系统进行交互。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身材驾驶员体压分布的特点和腰部支撑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首先构建了3个典型身材(5,50和95百分位)的人体有限元模型,模型中包含骨骼、软组织和皮肤3种材料,并采用驾驶姿势的级联预测模型来调整人体的姿势;建立了包含腰部支撑的座椅有限元模型;接着将座椅和人体模型组装一起,并施加边界条件,对体压分布进行了仿真,着重分析驾驶员身材和腰部支撑对界面压强和软组织应力的影响;最后进行体压分布主观评价实验。通过数据对比和主观评价,建立了体压分布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证实了腰部支撑对提高座椅舒适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人体处于在正直位坐姿的人体解剖学特点入手,分析产生疲劳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从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阐述提高客车乘坐舒适性的座椅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程》2021,43(8)
汽车座椅的振动特性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为综合评估座椅的振动舒适性,本文对座椅客观舒适性与乘员主观舒适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进行不同激励幅值下的垂向振动试验,测量从座椅地板到与人体接触面的振动传递来表征人-椅耦合系统的动态性能。然后,设计相对幅值估计法用于主观评价,并进行主客观关联性分析。最后,提出一种能够表征座椅隔振性能的参数。结果表明:(1)随着振动量级的增大,人-椅耦合系统的共振频率会向低频移动,垂直同轴与交叉轴振动传递在第1阶共振频率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2)主客观测试关联性较好(拟合精度为99.05%),验证了相对幅值估计法的有效性;(3)提出的座椅隔振性能参数与主观评价一致性较好,可为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的优化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空气弹簧座椅是一个全新概念的座椅系统,它取消了座椅支撑板和汽车地板之间传统的弹簧悬挂,通过空气弹簧以及辅助系统缓解来自路面的激励。它改变了传统的座椅悬挂系统,可以提高汽车驾驶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减轻疲劳,提高行驶安全性,降低行车事故的发生。本文介绍了空气弹簧座椅的物理和力学模型,阐述了空气弹簧座椅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展望了空气弹簧座椅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正>关键词:座椅布局Q最近在挑车,考虑的是7座车型,主要用于家用,比较追求空间,"2+2+3"的座椅布局和"2+3+2"的座椅布局到底哪种比较好?A"2+2+3"的座椅布局常见于MPV车型上,优势是第二排两个独立座椅乘坐舒适性较佳,且进入第三排比较方便;劣势是座椅缺少灵活的组合性,空间利用率较低,第三排座椅的舒适性也无法保证。"2+3+2"的座椅布局则  相似文献   

19.
徐飞 《世界汽车》2022,(6):58-59
有人曾形容汽车是“四个轮子+一张沙发”,极简的描述不难看出人们对于汽车的基本要求——“动力”、“舒适”。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早已由单一的出行工具发展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乘坐舒适性是评价一款汽车产品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座椅作为与乘员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舒适性。那么决定座椅舒适性的因素有哪些,座椅的开发又会经历那些过程?针对这些问题,《世界汽车》邀请到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奔腾开发院车身开发部总监毕思刚,听毕总来解读“小座椅”中的“大玄机”。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们对汽车座椅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华丽的外观上,更重要的是重视以人为本的元素。例如舒适的坐姿、轻便的操作体位等。座椅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安全性和方便性,并在情感上影响人们对汽车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