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后驾车的危害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酒后驾车是恶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介绍了酒后驾车的危害、新的国家法规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定义及处罚标准,结合实际工作介绍了治理酒后驾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育红 《驾驶园》2009,(10):71-71
近来我国曝光多起酒后驾车导致的惨烈车祸。 在国外.酒后驾车也是严重问题.比如,英国因酒后驾车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中总死亡人数的17%.美国每年因酒后驾车导致的死亡者约1.3万人。美国公路安全管理者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墨菲说.传统的罚款,暂扣和吊销驾驶执照的方式对管理酒后驾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推广预防酒后驾车的新技术成为挽救人们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奈何 《汽车生活》2002,(5):84-85
在日本开车两年,因为一直没有去考日本驾照,所以开车时担心的就是被警察发现。当然.更担心的是发生与自己的车有关的交通事故。不幸的是这两种担心突然问有一天同时变成了现实:无证驾车时发生了交通事故。其实.第一种担心的后果是最轻的,因为按照日本的交通法规,对无证驾车的处罚一般是罚款八万日元(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实用汽车技术》2009,(4):48-48
一、国外对酒后驾车的处置 新加坡:教罚并重抓酒后驾车新加坡法律规定。酒后驾车初犯者将被罚款1000-5000新元(1美元约合1:44新元),或入狱6个月以下;  相似文献   

5.
醉驾     
《汽车杂志》2009,(12):64-65
最近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拟将醉酒驾车行为纳入刑法处罚范围。并提出与醇驾司机同乘一辆车的乘客也应该进行处罚。这个条款意见稿一经发布,引起了社会热议。有人认为酒后驾驶是司机的责任不应株连同乘者,但是我觉得提醒驾驶员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而且有的时候,朋友、亲人的提醒会比交警执法更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6.
本期话题治理酒后驾车有何法?从今年8月15日开始的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即将告一段落。据一家媒体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82.81%的受访者选择"支持专项整治酒后驾驶行动"。其中,肯定整治效果的受访者占33.59%,他们认为"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行动,威慑力量大,让人们警醒"。但是有44.68%的受访者称效果"不好说",他们认为"这就像是一阵风吹过,可能起点作用,但作用到底有多大,难说"。不管怎么说,这次严厉整治酒后驾驶的行动肯定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要想完全杜绝酒后驾车的行为,短短的两个月是不够的,在人们的头脑中树立起"酒后驾车可耻"、"酒后驾车害人害己"的观念,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公安部交管局日前下发《关于修改酒后驾驶有关法律规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列入与醉驾司机同乘一车的乘客也应进行处罚的内容,即对不劝阻、不制止司机酒后驾驶的同车乘客设定罚款处罚。(据9月30日《重庆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7.
杨絮 《世界汽车》2007,(4):28-29
逢年过节,朋友相聚难免会多喝几杯,于是一年中的几个重要节日也成了交通事故多发的聚会。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91条明确规定:酒后驾车须处以200元至500元罚款并暂扣驾驶证;醉酒驾车,或者一年内两次酒后驾车的,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并处15日以下拘留。驾驶营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逮捕、处罚醉酒司机是交通管理部门几十年来遏制酒后驾车的主要手段,然而,美国交管部门官员说,上述手段如今已无法减少酒后驾车带来的伤亡,美国一个名为“反酒后驾车母亲”的民间组织2006年11月20日开始了推广车内酒精探测装置的反酒后驾车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和其他一些组织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雷泓霈 《驾驶园》2011,(6):96-96
编辑同志:5月1日起,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将从行政处罚上升到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然而即便是在全天查酒、全警查酒的高压下,酒后驾车、醉酒驾车行为依然屡禁不止。迂腐陈旧的酒文化真的该醒醒了。  相似文献   

10.
酒后驾车,在世界各国(地区)都是车毁人亡惨剧的"导演"之一,酒驾者固然悔恨终身,受害者生命已无可挽回。对于打击酒后驾驶,各国(地区)都不遗余力、招数多多,重点介绍以下几个国家(地区)关于酒驾的立法、BAC界值以及相关处罚规定。英国早在1871年就已经规定酒后骑马、驾驶马车和操作蒸汽机均属于违法。如今的英国,初次酒驾吊销驾驶证一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上对公安交管部门采取公开曝光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信息的意见不一。虽然公开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信息可能会影响被公开者的个人声誉,但这是维护公众利益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并不是加重处罚。公安交管部门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是可以公开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信息的。同时,对公开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信息的内容及公开方式进行了探讨,对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牛书培  李冰 《驾驶园》2009,(2):98-98
2008年12月15日,河南省长葛市公安交警大队民警为一辆私家车贴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绿色警示标志。为杜绝酒后驾车,交警部门带着这些印有“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的绿色警示标志,来到该市八七路等酒店集中的街道,查处酒后驾驶,对被查司机除罚款外,还会将警示标志粘贴在司机车身显眼位置,以此提醒司机本人,严禁酒后或醉酒驾驶车辆。  相似文献   

13.
《汽车驾驶员》2012,(7):112-112
酒后驾车的案例我们报道过多回。最近,我发现很多酒后驾车人员接受处罚时都没想到处罚力度会有这么严重。看来很多人对酒后驾车新的处罚规定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次为期2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可谓是下了一场严格执法的“及时雨”。与此同时,总参谋部也专门下发了《关于严厉整治酒后驾车问题的通知》,对酒后驾车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军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5.
《驾驶园》2014,(3):64-65
<正>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本文中何某作为出租车驾驶员,由于醉驾且搭载乘客导致发生交通事故,被判处拘役三个月并罚款2000元。那么醉驾又是怎么处罚的呢?我国法律有哪些对醉酒驾车处罚的法律规定?案情介绍酒后醉酒驾车运营,倒车时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38岁出租车驾  相似文献   

16.
唐建强  汪永超 《汽车运用》2009,(11):40-40,42
自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次为期2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可谓是下了一场严格执法的“及时雨”。与此同时,总参谋部也专门下发了《关于严厉整治酒后驾车问题的通知》,对酒后驾车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在军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驾车三人行——酒后驾驶缘何屡禁不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敬明 《驾驶园》2009,(10):82-83
酒后驾车的危害 酒后驾车害人害己,本期我们从读者来信中摘出几篇探讨酒后驾车顽疾与制止措施的文章.一起思索的同时.欢迎读者朋友们继续踊跃来稿。为配合公安部展开的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下期我们继续探讨酒后驾驶的危害.治理措施这个话题.相信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酒后驾车的行为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来稿请发至邮箱:haier_yong@yahoo.com.cn.邮件主题请注明:驾车三人行。  相似文献   

18.
朱健 《汽车与安全》2009,(10):53-53
近日,公安部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打击酒后驾车,特别是醉酒驾车的违法行为,全国都在对酒后驾车进行整治和严打。这次严打说明醉酒驾车的对人民生活和交通安全的危害性,也反映出政府力拔这个社会毒瘤的决心。9月4日17时至22时,哈市交警部门再次在全市餐饮娱乐场所集中区域采取定点与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整治酒后驾车为主要内容的突击盘查行动,有3名醉酒后驾车和19名酒后驾驶人被取缔并处罚。  相似文献   

19.
杨祖友 《驾驶园》2009,(10):83-83
制止酒后驾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工作让酒后驾驶危害安全的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动员全社会力量.对酒后驾驶行为进行监督.二综合治理.政府要将禁止酒后驾车作为城市文明创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市民拒绝酒驾.文明出行:家庭成员要利用亲情的力量,感化劝阻家人不要饮酒开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每年因驾驶员酒后驾车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有25万余起,造成约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3亿元。要想创造一个更安全的交通环境,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就是超速行驶、不系安全带和酒后驾车。沃尔沃的酒后驾驶闭锁装置就是要协助减少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各类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