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提高系统可靠性的角度,对自动化驼峰平纵断面设计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下列看法:1.按系统可靠性的理论,对直列(串联)系统,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串联的单元数;在可能范围内,变直列系统为并列工作贮备系统;2.按车辆阻力的分布,结合调速工具,对自动化驼峰峰高的计算理论,提出了一些想法;3.在点式控制的条件下,可利用坡度和减速器共同组成加减速器,以增加总控制距离;4.论证了减速顶连续调速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自动化驼峰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自动化驼峰峰高、制动能力、目的制动控制距离等相关问题的计算方法作进一步探讨和论证,以使自动化驼峰设计更为合理,运营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采用减速顶连续调速的自动化驼峰的平纵断面的设计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当驼峰调车场24股及其以下,采用减速顶连续调速方式,解体辆数在四千辆左右时,以一条溜放线设计为优。文中还用能高原理推导出了当加速坡为一段坡设计时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小型(溜放部分无间隔调速设备)驼峰的特点以及驼峰纵断面手工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试图提出一种设计新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根据纵断面的设计条件及要求,首先构造一条理想速度—距离曲线,并以此为基础,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从求理想速度—距离曲线的最佳链式坡逼近断面入手,经整饰一次性完成满足全部技术条件的驼峰纵断面溜放部分设计。通过程序编制,整个设计过程均可在计算机上实现。文中给出示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原铁路货车溜放风阻力试验的第一手资料,采用理论研究与计算机辅助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能适于驼峰设计与溜放控制精度的函数关系,精确、高效地计算车辆溜放风阻力,为驼峰设计与控制理论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原铁路货车溜放风阻力试验的第一手资料,采用理论研究与计算机辅助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能适于驼峰设计与溜放控制精度的函数关系,精确、高效地计算车辆溜放风阻力,为驼峰设计与控制理论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时,为保障制动失效车辆进入制动坡床后能安全减速停车,引入可靠度理论,根据极限状态确定避险车道制动坡床长度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制动坡床长度的可靠度功能函数,对驶入速度、滚动阻力系数、制动坡床坡度等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分布规律,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主线设计速度分别为120、100、80 km/h的高速公路避险车道制动坡床长度的可靠概率。以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可靠概率95%为要求,对避险车道制动坡床长度进行可靠性设计,给出不同主线设计速度对应的制动坡床长度推荐值。结果表明:避险车道制动坡床长度设计值随着设计驶入速度而变化,120、100、80 km/h主线设计速度对应的可靠概率分别为39.55%、46.68%和54.03%,安全可靠程度不足。主线设计速度为120、100、80 km/h时对应的制动坡床长度安全建议值由对应的最小安全设计驶入速度126、123、122 km/h与设计选取的纵坡和坡床材料综合计算得出。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点连式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的设计方法,驼峰各坡段的设计特点是:用易行车在有利的溜放条件下,从峰顶溜到Ⅰ制动位有效制动长度的始端,其速度不超过容许的最大速度来设计加速区,用难行车在不利的溜条件下,从峰顶溜到Ⅱ制动位有效制动长度的始端,其速度不超过容许的最大速度来设计高速区,减速区的坡度应尽可能使易行车在有利的溜放条件下不加速,其坡度可采用0.0‰-2.5‰,打靶区的坡度一般采用0.6-1.0‰。  相似文献   

9.
气象数据是驼峰峰高设计的重要资料,驼峰设计规范使用月均数据作为驼峰设计计算温度、风速的依据.本文采用日均数据对全路49 个主要编组站驼峰设计计算温度、风速分析发现,日均数据下南、北方地区驼峰设计计算温度分别较月均数据低 1.34 ℃、0.94 ℃,计算风速分别较月均数据高1.29 m/s、1.15 m/s,增幅达30%以上.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以三间房编组站为例进行了实证.进一步从置信概率的角度分析了全路主要编组站不同数据精度下驼峰设计计算温度、风速,基于日均数据的驼峰设计温度、风速与预期差值最大仅1.83%,基于月均数据的风速与预期差值最小达 18.74%.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数据精度对峰高设计的影响,揭示出采用月均数据存在峰高设计偏低的问题,并提出至少采用日均数据的驼峰设计气象资料选用及设计规范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以最小时差理论为核心的驼峰溜放纵断面的优化模型,并采用约束变尺度法进行计算,应用GKS 图形标准开发后置图形处理模块,实践表明,该 CAD 系统对驼峰溜放纵断面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编组站驼峰车辆溜放速度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计算机和红外线传感器为主,研制了编组站驼峰车组溜放速度控制系统,系统通过检测车辆溜放的速度,计算出所需制动力的大小,通过缓器对车辆溜放进行速度控制,并具有对解体车辆自动计数,各种故障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列车初速度、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对列车动能闯坡性能的影响,并与列车单质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结合具体算例对比了2种模型在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列车闯坡初速度越大,闯坡性能越优;列车闯坡性能随列车编组、坡道长度与坡度的增大而变差;2种模型列车闯坡最低速度的差异随列车闯坡初速度的减小而增加,初速度为60km·h-1时单质点与多质点模型的列车闯坡最低速度相差5.29km·h-1;列车编组、坡长与坡度越大,单质点模型的计算结果越保守;基于单质点模型的列车最大牵引质量为8 250t,基于多质点模型的列车最大牵引质量为8 750t,后者比前者增加了6.1%;建议采用列车多质点纵向动力学模型计算列车动能闯坡最大牵引质量。  相似文献   

13.
预制拼装过程中的节段线形控制是短线法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针对短线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的施工控制特点,论述了理论预制线形、实际预制线形、初成桥线形和设计线形的概念及其关系,结合预制、拼装施工过程,对这4种线形的误差来源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示例,说明由设计线形推求理论预制线形和初成桥线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路纵坡设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风EQ104载重车为标准车型,从汽车运动的牵引平衡入手,讨论了汽车的几种行驶状态,理想的纵坡和不限坡长的最大纵坡,不同的道路阻力系数所对应的减速行程计算等,参考了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并与我国现行的规范数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不同计算行车速度的公路需设置爬坡车道的纵坡值,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和坡长限制长度可比现行规范适当当放松的数值,此建议的提出,对于丘陵和山区高等级公路合理地运用纵坡和坡长设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分流点曲率半径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实践及有关献,对分流点曲率半径的确定问题进行设计探讨,并给出横向力系数的取值表,绘出分流点所需的最小曲率半径图。最后对分流点行驶速度的采用、横向力系数的取值及分流点处匝道横坡设置提出几点建议,为今后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点连式驼峰三级制动能高的确定原则,给出了总制动能高的计算公式,I部位制动能力按溜行有利条件下,易行车溜入Ⅱ部位不超过最大允许速度确定。在保证驼峰作业安全高效的基础上,考虑控制冬季易行车按冬季难行车速度通过最后分路道岔,以此推算Ⅲ国位的制动能力,并进一步推算Ⅱ制动位制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政波 《交通标准化》2013,(23):122-125
针对编组自动化驼峰事故的影响大、隐患频发的问题,从驼峰设备故障多、驼峰作业人员素质低和作业控制不到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提出从提高自动化驼峰设备质量、加强驼峰溜放过程控制、提高作业人员的人工干预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驼峰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小型航空汽油发动机供油量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精确控制小型航空发动机各工况所需的供油量,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研究并设计了小型航空汽油机电控喷油系统,采用局部分层模糊逻辑结构的MISO喷油控制规律,以减少模糊规则数目,简化推理计算过程。在用模糊推理合成法获取电控喷油系统的模糊控制规则时,利用化油器式发动机的试验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数据,使模糊控制规则合理地反映了发动机的供油规律要求。地面台架试验表明,基于局部分层模糊逻辑结构的模糊运算产生的喷油控制量是精确的,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提高了6.8%,耗油率降低了11.3%。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一种按预期寿命来计算多楔带传动额定功率的新方法,能合理地计入传动比、带长对传动能力的影响,并易于编排计算机程序。介绍了计算公式,确定设计常数的依据。提供了计算用表和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20.
从编组站驼峰解体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在深入分析重载大轴重货车车场内超速连挂和轻载车辆逆向大风条件下溜放不到位这一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其根本原因是驼峰自动化系统的出口定速模型在车组溜放出口定速中单位基本阻力取值不合理,和没有考虑车组溜放时环境条件变化. 基于此,提出了单位合阻力的概念,根据车组溜放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间隔制动出口动态定速模型. 利用模糊逻辑的不确定信息处理能力,兼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目的制动出口定速模型. 最后,通过驼峰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驼峰车组溜放速度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